对于所有医学生来说,医学基础课是通往临床主干课程的重要桥梁,也是作为一名医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结构。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们学好这些课程,耶鲁大学医学院眼科和视觉科学博士后,前新加坡国立健康研究院新生血管项目所长,美国爱尔康眼科制药厂资深科学家,美国爱立健大药厂主任级研究员,2012年诺华制药研究院创新奖获得者,辽宁何氏医学院首席科学家——魏继业教授为大家带来基础第一课,来听听专家的肺腑之言吧!
一、丰富教学手段,变传统的单一讲授教学模式为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基础医学课和临床专业课不同,临床专业课有许多临床病例作为授课的线索,学生听起来觉得生动有趣,而基础课的内容基本都是前人总结的科学结论,学生学习中如果单靠传统的讲授教学,显然太枯燥,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魏教授通过不同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在学到神经系统一节时,让学生把专业课中讲的一些疾病的病因和对应的脑神经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能更仔细地去学习这些脑神经的解剖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联系起来;二是鼓励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阅和所学课程相关的知识并做好笔记,使他们在传统学习的基础上,更多更快的了解目前最新的科学动态,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医学基础课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理论知识,这部分主要通过上课时老师讲授,学生听课完成。一部分为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巩固和提高。但是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理论学习变得更枯燥,而实践操作又失去了理论的指导,概念不清,操作时糊里糊涂。
魏教授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凡是有实践操作的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不时提出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记下来课后完成或分组讨论。同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有机地融为一体,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现出来,学生既易理解又感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更好地发挥学生创新思维。
感谢魏教授为2019级新生带来的精彩一课!
字,要一个一个认
书,要一页一页的看
人,要一天一天的做
学,要一年一年的上
多少日的挑灯夜战
多少声的默默祈祷
多少次的美丽憧憬
最后迎来了今日
大学之门已被成功开启
什么是奇迹,此刻便是
恭喜小何们,创造了人生中的又一奇迹。
快乐前行,更多的奇迹等你们去创造!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