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东北大鼓艺术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在我院举行
院长季惠斌致辞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讲话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派西河大鼓第三代传人,天津市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郝秀洁演唱西河大鼓《大西厢》
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种玉杰演唱京韵大鼓《草船借箭》
国家一级演员汤敏演唱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
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演唱东北大鼓《忆真妃》《王二姐思夫》
学院领导、国内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学员合影
7月18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东北大鼓艺术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在我院举行。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兼秘书长王明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协顾问、辽宁曲协主席崔凯,我院党委书记董亲学,院长季惠斌,党委副书记宋喜仁,副院长张伯威、赵德山、吴厚兴、冯志莲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赵德山主持。
季惠斌在仪式上致辞,他简要回顾了建校81年来我院在传承中华优秀音乐文化方面开展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说,沈阳音乐学院是一所有担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的高等音乐院校。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植根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自信,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致力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和积淀。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沈音前辈学者就开始向民间艺人学习东北大鼓等民间音乐。长期以来,他们深入挖掘、潜心研究,先后整理出来许多东北大鼓音乐著述成果,如《东北大鼓唱腔集》《论东北大鼓音乐》《东北大鼓音乐探寻》等,开辟了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新领域。新世纪以来,随着“非遗”工作的广泛开展,我院也积极投入到包括东北大鼓在内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东北大鼓艺术的传承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表示,新时代是开放共融的时代,也是协同创新的时代。传承鲁艺红色血脉,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此次培训对东北大鼓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院将继承鲁艺传统,弘扬鲁艺精神,推动传统音乐文化创新,为中国文化繁荣发展再创佳绩,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兰芳在仪式讲话。她表示,很荣幸受邀参加由沈阳音乐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东北大鼓艺术人才培养”。她说,多年来,沈阳音乐学院在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张玉梅、王凤贤、周景春等老一辈教授在革新、创作、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还挖掘了大批东北大鼓优秀表演人员,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此次开展“东北大鼓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大鼓这项传统艺术未来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项目主持人冯志莲讲话。她说,东北大鼓是东北各界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东北地区最具生命活力的地方曲艺形式之一。此次“东北大鼓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东北大鼓艺术流变》理论成果的实践延伸,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为东北大大鼓艺术的传承发展再献力量。
仪式上,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三弦演奏家谈龙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邱淑华分别作为教师和学员代表发言。
开班仪式结束后,举办了鼓曲专场演出观摩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鼓曲名家,荟萃一堂,为各位学员准备了一场精彩的开篇秀。观摩会中表演了“东北大鼓联唱”、乐亭大鼓《张廷秀私访》、东北大鼓《牛郎织女》、快板《谁是快板老祖先》、西河大鼓《大西厢》、京韵大鼓《草船借箭》、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等14首曲艺经典唱段,展现了各地区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原生性传统曲艺文化。刘兰芳演唱了两首东北大鼓唱段《忆真妃》《王二姐思夫》,带给现场师生们以极大的震撼,让学员们感受到了传统曲艺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
开班仪式结束后,为期60天的培训将正式开始。
(文/音乐学系特约记者 姜媛菲 摄影/ 韩鹏)
沈阳音乐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