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演出现场(韩鹏 摄)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东北大鼓艺术人才培养》结业仪式暨结业汇报新作品专场演出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演出中,既有专业鼓曲作词人创作的经典曲目,也有指导教师创作的新曲目,穿插着评书解说,伴奏乐器丰富,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东北大鼓是流传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京津等地的一种说唱艺术。其发端于沈阳(时称“奉天”),并盛行于以沈阳为中心的部分地区,又被称为“奉天大鼓”“辽宁大鼓”等。2006年6月,东北大鼓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东北大鼓艺术人才培养》7月18日在沈阳音乐学院开班。该项目由沈阳音乐学院主办,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冯志莲担任项目负责人。她说,该项目旨在培养一批东北大鼓青年表演人才和鼓曲创编人才,提高学员曲艺理论素养和舞台表演能力,助力东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
为期60天的培训中,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科、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崔凯、北京曲艺团常务副团长种玉杰、天津市曲艺团国家一级三弦演奏员韩宝利、中国艺术研究院说唱艺术中心常务理事王印权等名家相继授课。集中授课、实践演练、实地考察等培训模式加上“东北大鼓演唱与表演”“东北大鼓三弦伴奏”“东北大鼓创作”“曲艺家东北大鼓基础理论”四大课程板块,使学员的理论水平、表演技艺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均有提升。
参加学习的50名学员以中青年为主,包括高校教师、东北大鼓青年演员、在校生等,其专业背景涵盖了东北大鼓表演与伴奏、鼓曲创编等方面。一位来自吉林的学员说:“经过科学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实践演练、考察交流、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我对东北大鼓有了立体化、系统性的认识,也增加了传承保护东北大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沈阳音乐学院在东北大鼓的教学与科研方面有深厚的基础。据介绍,在1948年东北音专时期,沈音的前辈教师就开始向民间艺人学习东北大鼓等民间音乐知识。他们深入挖掘、潜心研究,整理出许多东北大鼓音乐的著述,开辟了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新领域。
新世纪以来,沈音积极投入东北大鼓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在教学中,沈音开展了东北大鼓非遗进校园活动,在科研工作中,先后成立“东北大鼓研究课题组”“东北大鼓艺术流变研究课题组”,结项国家级与省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了专著《霍树棠与奉派东北大鼓》,发表了《东北大鼓备忘录》等一系列学术论文。此外,沈音还成功举办了“东北大鼓演唱会暨座谈会”“沈阳岫岩榆树三地东北大鼓学术交流与展演”等学术活动,为东北大鼓艺术的传承保护作出了积极努力。(记者 杨竞)
沈阳音乐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