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庸,构建了一个江湖,也在无数人心中种下了侠客梦。正如校歌的第一句“童年的偶像是除暴安良的好汉”,对于许多选择藏蓝的年轻人来说,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与家国天下构成了他们对仗剑天涯最初的憧憬。今天,金庸先生的葬礼在香港举行。本期微信邀请文件检验技术系欧阳国亮老师谈一谈“儒侠与儒警”,以此作别金庸先生,并再一次用心地去体会这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十年前,在一次讲座中,我请教84岁的金庸先生:何为侠?答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敢于吃苦在前,敢于冲锋陷阵。
纵观金庸先生笔下的诸位侠者,性格迥然不同,譬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豪迈飒爽但内心偏激,《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仁慈善良却优柔寡断,《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信守礼制然豪放不羁,《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执着激烈也不拘世俗。但他们都有同样的品质,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哪怕是并没什么盖世武功的韦小宝,仍然践行狭义之事,演绎侠客之风。
阅遍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不难发现,他更多的是塑造“武侠”,即以“武”见长的侠客,这些人往往在危难时刻通过武功救门派于水火。例如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的张无忌、各路高手进攻黑木崖时的令狐冲,都是这种表现。相比之下,金庸先生对“儒侠”的塑造相对较少,不过也有成功的范例,《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就是典型代表。金庸先生对郭靖的塑造更加倾向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儒家理念,于是郭靖的性格也更加近乎孔子提出的“木讷近仁”,他的身上完美融合了“英雄”与“道德”的双重属性。因此“儒侠”实际上是“仁”与“武”,或者说是“文武兼备”的侠。也正因如此,郭靖成为金庸先生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侠士之一。
当然,“武侠”也罢,“儒侠”也罢,都是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只存在于笔墨当中,不外乎寄托了金庸先生乃至读者、社会对美好形象的期盼与向往。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类人物,他们悄然生活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儒警”。汉代的《说文解字》释“儒”为“柔”,取柔和之义,同时“儒”还有文明、文雅的含义。生活中,“警”是刚的代表,因此“儒警”实际上是“柔”和“刚”的结合,我们可以理解为刚柔并济、能文能武的警察。
儒警往往具有金庸笔下“侠”的性格,他们内敛却不失豪情,仁爱却不失侠性,在关键时刻总能救百姓于危难之间,谱写一篇篇当代的“侠客行”。譬如徒手搏斗带凶器歹徒而壮烈牺牲的重庆警察杨雪峰,与**分子斗智斗勇、敢于周旋的维吾尔族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用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寒冷而感动中国的监狱民警孙炎明,以及许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民警察,他们无不绽放当代儒警的光辉,无不彰显“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风范。
我们从儒警的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都是将文明公正执法与侠义精神融合起来。正是因为有儒侠的普遍存在,公平正义才得以维护和保障,社会生活才得以长治久安。在法制文明的今天,应当让那个“儒侠”成为一个民族永恒追求的人格模式,应当让“儒警”成为一个国家不朽的脊梁。
文字:欧阳国亮
责编:徐嘉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