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这些高校助力“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辽科大位列其中

辽宁科技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点赞!这些高校助力“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辽科大位列其中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天问一号”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中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太空探索无止境,伟大梦想不止步。

“天问一号”成功奔赴火星的背后

离不开一批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付出

他们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将梦想照进现实

“天问一号”会载入航天历史长河

它背后的工作者们也值得铭记

辽宁科技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次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南航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院士担任总指挥、总设计顾问。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蒋明镜教授的“北洋能源与环境岩土团队”承担了我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地面火星地表研制项目。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所研究的的智能结构,应用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独立研制的火星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随“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校友赫荣伟担任火星探测器总指挥,助力中国航天再次走向胜利之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包为民院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统筹领军,张荣桥总师从整体方案到实施细节一一身体力行。

辽宁科技大学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车上的光学窗组件材料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CPI)膜是由辽宁科技大学胡知之教授的团队研发生产出来的。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参与火星探测任务的单位,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安全地着陆提供技术护航。

辽宁科技大学

集众家之学

合力将“天问一号”

送上火星

在这其中

一道不可忽视的身影

闯入我们的视线

那就是辽宁科技大学

戳图↓↓↓

看全文

了解“科大制造”CPI薄膜

辽宁科技大学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车上的光学窗组件材料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CPI)膜,是由辽科大胡知之教授的团队研发生产出来的。

这一响当当的“中国制造”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在该高端电子品产业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更让我国在航天航空材料领域,在国际舞台上见证了中国骄傲。

辽宁科技大学

胡知之教授

在胡知之教授的实验室,一卷1米宽的透明薄膜,表面看上去没什么与众不同。但在行业专家眼中,这种比一根头发丝还薄的CPI宽幅薄膜,可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核心关键材料。

它能耐-200—300度的低、高温,无色透明、柔韧性超强。这种自主生产的CPI薄膜产品作为核心的光学材料,不仅被用在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而且还将被用在探月计划的“嫦娥五号”的温控组件上,为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提供材料保障。

曾几何时,在高端电子品产业领域这一高精尖的技术和材料一度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垄断。当时,传统商品化的PI不溶也不熔,难以加工;制成的薄膜颜色较深,透光性能差,难以满足光波导、光通信领域的需要;介电常数偏高,难以满足现代微电子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从2006年开始,胡知之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啃起了这块“硬骨头”。胡教授和科研团队的成员们在实验室和国内的合作企业里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开展从小试、中试放大、工程化试验,优化工艺路线。历经十年,他们终于研制成功出这种幅宽1米的无色透明耐高温的工程化的聚酰亚胺膜。在该生产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被胡教授团队成功破解,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辽宁科技大学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对宇宙千百年来的探索与追问

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梦想

星空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

辽宁科技大学

会继续深耕科研技术

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助力!

策划 | 大学生通讯社

素材来源 | 往期推送 新华社

中国大学生在线

编辑 | 刘美麟

责编 | 马洪涛 孙广旭

欢迎关注@辽宁科技大学

投稿邮箱:Inkjdxdxstxs@126.com

辽宁科技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辽宁科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辽宁科技大学-点赞!这些高校助力“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辽科大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