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民大的声音

大连民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青听”民大的声音

大连民族大学

这是大连民族大学的第583条推送

大连民族大学

日前,《中国青年报》以《做一颗“小星星”,伴孩子走出大山》为题,报道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支教团队专访。

大连民族大学

《做一颗“小星星”,伴孩子走出大山》

大连民族大学

支教萌芽

我叫白彩云,是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的鄂温克族女孩,现就读于大连民族大学。

2017年9月,我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了大学校园。我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条件相对较差。面对崭新的学习方式和优秀的同学,我有了一丝自卑感。直到后来,我听了一节职业规划课,那次,一位学姐为我们分享了她的大学生活,我从她的口中第一次了解到“启明星支教团”。

大连民族大学

支教初体验

学校自2015年开始组建启明星支教团,前往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进行支教活动。鹿圈小学位于该县鹿圈村,地处偏远,是村里唯一的学校,很多孩子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在那里,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只有一名教师,负责所有课程,整个学校只有一名英语教师。村里基础设施差,道路仍以土路为主,每逢雨季,出行非常困难。

村里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但他们活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可是,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他们的成长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在学姐分享的照片中,他们纯真的笑脸和渴望知识的眼神,让我心底埋下一颗成为“小星星”的种子。我想去鹿圈村为他们带去知识和欢乐,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走出大山,改善生活条件。

我怀着对支教的向往,不断充实自己。最终,我经过层层选拔,在2018年如愿成为启明星支教团的“小星星”。

大连民族大学

白彩云在进行基础学科辅导

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支教团开展了“小饭桌”行动,由支教小老师动手做饭来保障学生就餐。我们在简易的帐篷里做饭,但一遇到刮风下雨,“小饭桌”就无法进行。为了改善孩子们的就餐环境,我们支教团向社会各界人士发起倡议,最终收获了150份爱心,共筹集到18000元的善款。2018年8月10日,新建的厨房投入使用。看着孩子们吃到可口的饭菜,幸福感油然而生。

支教时,我注意到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他叫涛涛,个子小小的,在班里也很安静。他的家庭比较特殊,他没有母亲,父亲也常年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以放羊维持生活。涛涛很懂事,在课后经常帮爷爷干农活、放羊,但学习基础较差,都上三年级了,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在那之后,我每天都单独陪他练字,帮助他克服害羞的性格,带着他和班级同学互动。在我最后一天离开的时候,涛涛在我上车前偷偷塞过来一张纸条,上面用稚嫩的文字夹杂着拼音写着:“彩云姐姐,谢谢你教会了我写字,我会想你的,你明年还会再来吗?”

大连民族大学

“小饭桌”希望工程成果

大连民族大学

支教初体验

爱,是一种无声的诺言,只要一点火花,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那之后,我抓住每一年的机会参加支教。支教时,我既是他们的小老师,为他们讲解知识、传授道理,又是他们的大姐姐,陪他们一起打排球、玩老鹰捉小鸡,谈谈心事、交换秘密,这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家人。

大连民族大学

白彩云在辅导学生学习

大连民族大学

鹿圈村小学全体合照

这份对留守儿童的爱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大连民族大学启明星支教团于2016年、2017年分别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最具影响好项目”和“下乡情怀好日记”,获评2017年辽宁省青春助力扶贫专项实践先进团队和大连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奖。这些荣誉以及村民和孩子们的认可,是对支教团最大的鼓励。

鹿圈村村民胡英国说,这么多年来,大连民族大学启明星支教团的大学生小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欢乐,让他们学习到更多文化知识,也激励着村里的每一个学生不断成长进步。

大连民族大学

不忘初心 共筑鹿圈

大连民族大学

策划出品|党委宣传部

指导教师|田野

信息来源| 校园网

排版编辑|大连民族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铁方积辰 张菲菲

大连民族大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大连民族大学官方微博&大连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大连民族大学Bilibili官方账号

大连民族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大连民族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本科院校-大连民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大连民族大学-“青听”民大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