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光教授(左三)和他的团队在做实验。本报记者 赵敬东 摄
11月5日上午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化光和团队成员来到学校电磁无损检测实验室,这是他们获得国家科技奖后的第一次集体碰面。
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多种能源形式多时间尺度统一建模,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将技术成果应用到更多的能源企业中,降低能源损耗,实践绿色低碳发展;要把阶段性成果集结成书……
张化光一口气部署了一揽子工作。他说:“科技报国,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要将这些创新性成果转化成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东北大学作为唯一单位完成的“分布式动态系统的自学习优化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项目填补了国际国内该领域空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张化光作为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和团队成员罗艳红、孙秋野、刘振伟、王占山在人民大会堂前照了一张合影。
“那一刻,有激动,有自豪,更有压力,我们进一步坚定了科技报国的理想……”张化光说。
没有庆祝,没有停歇,几乎在领奖的同时,新的更繁忙的工作就开始了。当天团队成员连夜返回沈阳,第二天早上8点,他们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电磁无损检测实验室是张化光经常去的3个实验室中的一个。在连接后的管道检测实验设备中,用清水模拟的“石油”正在流动。团队成员碰面结束后,张化光用示波器测试数据采集板的性能,看着屏幕上的压力波形数据,和学生们分析管道状态。
实验进行到一半,张化光拿出手机打电话,询问有关节能的准确数据。“科学研究必须严谨,包括任何一个公式、一个符号、一个数据。”挂断电话后,张化光介绍,目前该项目可以实现节能3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5%以上,已在20个省份推广应用,为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电网等50多家大型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分布式动态系统的自学习优化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解决了能源输配领域重大基础科学问题。这项技术曾被国际公认为“不可能完成”。“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努力,从未放弃。”面对无数次失败,张化光总会迅速调整好心态,重新开始。这种不怕输、敢于从零开始的勇气,鼓励着团队成员一直坚持下来。
除了进行科学研究,张化光一直坚持给本科生及研究生上课。
“青年学生不仅仅要学好理论,还要把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力量。”张化光说。
来源:辽宁日报
(声明:此文章为转载文章,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