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坚定守初心,专业精湛担使命
董成文,女,42岁,中共党员,心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17、2019级本科生辅导员。在19年辅导员职业生涯里,她带了11个年级,送走了9届毕业生,她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遵循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构建了五位一体育人工作体系,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一
倾情辅导员事业,开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成长历程
具有专业化水准。一是学历学位专业化。先后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心理学博士学位。二是从业技能专业化。考取三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就业指导师、高级心理行为训练师、高级创新创业指导师、北森职业生涯教练、中级职业导师7项职业资格证书。三是个人荣誉专业化。2017年被聘为“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2018年,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工作者”。
具有职业化能力。一是专业优势保障职业化。2001年至今,她坚持在校心理咨询中心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累计个体咨询时数2450小时;2018年10月,她创建大学生人格教育技术化工作室,目前培养了35名本科生咨询师,接待大学生个案400例,运用实效化的心理干预技术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格塑造。二是教学能力体现职业化。2010年至今,她先后讲授“生活中的心理学”“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心理游戏与团体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心理辅导与训练”“创业基础与就业指导”7门课程;2019年录制在线课程《梦想从这里起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三是社会肯定彰显职业化。工作期间,荣获“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辽宁高校辅导员谈心活动先进个人”“大连市优秀辅导员”等44项荣誉。
具有专家化高度。一是科研能力支撑专家化。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项,名称为“大学生元认知能力结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主持省社科、校级科研立项4项;参与教育部及省级项目5项;出版专著《新时代放飞青春梦想大学生心理成长案例集》《心理情景剧创设技术》2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16篇(5篇在核心期刊发表),10篇获省级表奖、1篇研究报告获大连市一等奖。二是疫情防控展现专家化。为全校辅导员进行“防疫期间辅导员谈心谈话的侧重点及心理疏导的方法与技巧”线上讲座,为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等平台撰写心理调适推送7篇。开展疫情防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先后被北国网、中国网科学中国报导。组织招募33名师生志愿者快速搭建疫情防控心理支持在线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主动报名参加为期半年的教育部心理援助热线工作;积极参与为期一年的大连高校复学心理志愿服务等等,被“辽宁高校党建”微信公众号报导。
二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构建“系统性”“实践性”“时效性”培养体系
精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董成文通过对大学生行为的长期关注和研究,总结归纳出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范式和交际行为的一系列新特点,认为他们呈现出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追求个性化、人生理想务实化的鲜明特征,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听之任之,而是具有独立思考、评判选择、内在转化、自觉践行的过程。
科学构建“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她科学把握各阶段学生成长的认知规律,构建了理想信念教育、学术志趣培养、意志品质教育、健全人格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并通过生动的活动载体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实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从实践层面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系统整合思政教育全方位内容要素。理想信念教育是首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理想坚定,信念执着,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学术志趣培养是核心内容,旨在促进学生热爱专业,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意志品质教育是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健全人格培养是基础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完善的自我,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职业能力培养是关键内容,是提升学生职场胜任力,评估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所在。其具体的工作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 心理学院五位一体学生工作体系
三
践履立德树人任务,收获“信念坚”“人格健”“专业好”育人成果
形成“情境式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将思政教育融于学生文化活动中,依托红色故事、视频快闪、党史话剧、青年榜样等载体,形成“大一学习观摩——大二全员参与——大三组织排演——大四辐射宣讲”闭环育人模式,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体悟”,获评“辽宁师范大学党建品牌一等奖”、2019年辽宁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案例,被学习强国、辽宁日报宣传推广。
形成“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指为本科生配备学业规划导师和学术科研导师,实现选课——项目申报——实验研究——考研备考——论文撰写全过程指导与管理,解决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弱化的问题。2019年,学生获大创项目立项18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她所带年级考研率40%以上,连年被评为“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本人也多次荣获“校学风建设单项奖”。
形成少数民族学生实践育人模式。2014年,学院开始招收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她打破年级,组建了“梦想聚”少数民族团队,设立日常实践项目、专业实践项目和寒暑假实践项目,在实境实践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意志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她带队的暑期社会实践团荣获全国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之“好项目”,被新华网、三下乡官网等媒体广泛宣传。
形成心理育人健全人格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大学生心理辅导团队和研究生朋辈心理辅导团队为抓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专业实践,增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设计、实现从“知”到“信”到“行”的人格品质的关键性转变。大学生心理辅导团队在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与学生近2万人;2019年,团队还承担北海舰队士兵的团体心理训练任务,受到军方肯定。该社团先后荣获“辽宁省大学生示范社团”“大连市明星社团”等多项荣誉。研究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成果入选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精品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现已成功举办了21届,在普及校园心理文化,传播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模式被中国青年网、大连日报晚报跟踪报导。
形成校企联合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企业导师入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由企业提供相关考核评价,形成“培训——实习——考核”过程管理,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实问题。2018年,她指导的本科生创业团队在辽宁省“创青春”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该团队学生毕业后已在沈阳创办心理咨询公司。2019年,她所在学院被评为“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她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国内外科研院所、中小学、西北边疆教育一线、心理服务行业,成为各领域的业务骨干。
四
完善育人工作体系,总结“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典型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作为思政工作主力军的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思政工作规律,针对不同层次院校、不同学生群体,着力打造品牌式育人工作体系,总结“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典型经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和协同性,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其中,针对性指注重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所学专业开展活动,明确活动的目标靶向;实效性指高度融合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活动;协同性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协同,学校各部门形成合力,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