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龙舟竞渡,
又是一年端午时,
让我们互祝安康,平安吉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举行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的鸭蛋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为此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墨客以“端午”为主题的诗词画作也为数不少。
欣赏这些妙笔天成的名画和诗词,你会体味到独特而又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苏轼《六幺令·天中节》上阙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齐白石《五日吉祥》
明陆治《端阳即景图》
端午节的历史
端午的历史众说纷纭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五月五日是屈原的忌日。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端正文化
《说文解字》:“端,直也,从立从专。
”顾名思义端是“直”的意思,端午节也有端端正正的意思。
什么叫端端正正?对官员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对普通人来讲,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做好一个大写的人。
端午节 爱国情
端午“粽心”,是“节”不是“假”。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其中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端午“粽心”,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众所周知,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浓厚的文化气息总是能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人们能在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中找到一种弥足珍贵的家国情怀。若能激活蕴藏于心底的爱国基因,不仅个人梦想会更加灿烂,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将更加触手可及。弘扬爱国主义情怀需要有著名爱国人物的感召,需要这样的传统节日来感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处逆境的屈原尚能“忠君爱国”,而今生活优越的我们更要以这样的榜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端午安康
端午节,送给小编在乎的人一个粽子,
含量成分:100%纯关心;
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幸福;
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
你的粽子,想送给谁?
编辑:郭慧权 李梦瑶
审核:牛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