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卫子播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三)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小卫子播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三)

党领导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一百年来,通过不断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系统把握百年来我们党领导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启示,有助于从民族工作领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总结起来,我们党领导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可概括为十个方面。

艺考

艺考

一、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好民族工作

艺考

艺考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始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不断从全局和战略上研究、部署和推进民族工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将解决民族问题纳入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总任务之中。

1922年中共二大就提出了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1928年中共六大专门作出关于民族问题决议案,认为民族问题“对于革命有重大的意义”。在红军长征时期,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争取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苏维埃政府领导之下,对于中国革命胜利前途有决定的意义”。1945年中共七大专门强调“少数民族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7年,毛泽东深刻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分别于1992年、1999年、2005年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适时对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邓小平强调,要“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江泽民强调,“必须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胡锦涛指出,“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党中央2014年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广泛同各族群众交流,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于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只有高度重视民族问题,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历史也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如此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找到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艺考

艺考

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艺考

艺考

中国共产党在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征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我们党成立之初,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但一直在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理论政策。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已开始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紧密结合。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关于“必须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等论述,为开辟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文化大革命”时期,民族工作战线受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了民族工作根本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带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历史方位,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不断推动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用“八个坚持”概括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对新中国成立70年民族工作宝贵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我国民族工作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基本的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各民族根本利益,顺应了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历史发展规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艺考

艺考

三、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艺考

艺考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历史。我们党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增进各民族团结。红军在长征时期,途经12个省的1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深刻认识到增进民族团结对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民族解放事业的重大意义。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最危险的时刻”,全民族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发出空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消灭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各民族的一律平等,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多,留下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十万大军拓新疆、八千湘女进新疆、三千孤儿进草原、齐心协力建包钢等民族团结佳话,各民族在共同社会制度和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了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少数民族到东中部地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东中部地区群众到边疆民族地区开发建设、旅游观光的人数逐年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据统计,全国3.76亿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到十分之一左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规模前所未有。“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和纽带不断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原创性论断被写入新修订的党章。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中华民族”写入宪法。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党中央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推动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踏步迈进,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日益增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共同体,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艺考

艺考

四、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

艺考

艺考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全国14亿多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89%。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只有了解了这个“家底”,才能理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立足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致力于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各族人民追求团结统一、共同发展进步的要求结合起来。党成立初期,就提出了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反帝反封建,共求解放、共谋幸福的革命纲领。新中国成立后,党把民族平等、团结统一作为立国的一项基本原则,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准确把握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新特点,强调必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这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20世纪90年代,面对苏东剧变引发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冲击,江泽民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大团结是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等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强调,“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深刻阐释“四个共同”思想: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准确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新时代,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才能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科学性。只有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才能最大限度凝聚起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艺考

艺考

五、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艺考

艺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依据国情、顺应民意作出的正确抉择。建党初期,由于对各民族的情况缺乏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思路。红军长征期间,我们党逐渐找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1936年10月,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宣告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县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并在实践中迈出了坚定步伐。1947年,在内蒙古建立了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新中国成立前后,党中央就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最终决定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将民族区域自治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化取得重要进展。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充分肯定这项制度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法治化进程提出明确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大力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生命力,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做到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显著优势,切实把这项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

往期回顾

1

网络安全法规解读 | 《网络安全法》的六大突出亮点

2

【小卫子播报】人民日报刊发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一十周年

3

【小卫子播报】对焦虑say:NO!

来 源:国家民委

本期编辑:郑笑菲 郝一楠

本期审核:刘佳怡 吴欣怡

艺考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专科院校-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小卫子播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