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 | 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时代:第一期《南渡北归》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读书分享 | 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时代:第一期《南渡北归》

艺考

读书分享

4·23世界读书日

大家好,我是刘银玲。这里是“4.23世界读书日”系列节目“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时代”读书分享活动。

今天,我向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南渡北归》。

艺考

《南渡北归》

财经学院 刘银玲

《南渡北归》这本书是写当代渐渐远逝的大师群体。在这里有光环但并不刺眼,而是貌似随意地信手拈来,有褒有贬、有庄有谐、有血有泪、有喜有悲,让读者在大师们巨大的光环底下,仍能瞥见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最温暖的一面,最可爱的一面。

艺考

你好像陪伴他们走完了并不算漫长却艰辛地一路,这些名字不再是烟云,伸出手,你甚至可以触摸到他们跳动的脉搏,这也是《南渡北归》的另一种意义——读完这本书,你大约会忍不住地去探寻那个时代背后更多的细节,对他们的著作也有了翻阅的欲望。我想,一本好书的特点,大约就是让人们读完它之后仍然意犹未尽,并以它为跳板,接触到更多想看的书吧。

艺考

个人觉得,看《南渡北归》需要耐心,因为有几百万字的篇幅,更需要有足够的理性,因为这本书给你的想象空间是无穷大的,稍有疏忽就容易陷入愤世嫉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作者岳南隔空打牛、言此意彼的写作风格,就像一根根无形的线牵着我的目光,使我恋恋不舍地跋涉完这段悲喜交加的“书”途。每每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桥段时,难免哑然失笑,笑过之后的余味,都是深深的悲凉。

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时代

艺考

书中这样写道:

物理系教授赵忠尧与梁思成驾车潜入清华园,在日军眼皮底下抢运出一坛镭。千里跋涉后,赵忠尧丢掉了所有的随身行李,却没有放弃这做实验用的镭。

艺考

赵忠尧教授

在逃亡路上临时组成的西南联大,讲课声常伴随敌机的轰炸,师生们把躲防空洞的事儿风趣地写成对联“人生几何,恋爱三角。见机而作,入土为安。”晚上停电时,刘文典就一袭长衫,对月讲《月赋》。

解放战争时,梁思成焦灼地在楼上转圈,一看到有飞机在北平上空飞旋,就喃喃道:“完了完了,这些古建筑要全完了。”

风雨如晦,他牵念的仍是北平这一批老建筑。这份痴傻和诚挚,真让我陌生。

艺考

梁思成教授

罗哲文回忆,梁思成在二战末期经常抱着日本地图标注古建筑所在,并把地图交给美军请求他们不要轰炸这些人类共同的遗产。日本知晓后极为感激——梁思成此时却早已死去多年。西风残照,荒草萋萋,一代建筑宗师死于某场六十年代的浩劫。他亲手为父亲梁启超,妻子林徽因设计了墓碑,他自己,却埋骨无名之地了。

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时代

读完这本书“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几个字赫然印在封面最显眼处,貌似绝决的含义透露出特定时代下的万般无奈与凄凉。那些曾经离我们很近的大师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然生命是远去了,但其卓绝的贡献和高昂的灵魂却不是时代可以抹杀的。乱则隐,治则现的大贤处世法则,我想在任何时代都是奏效的。那么意思已经很明显,大师是有,但他们是否愿意出现在聚光灯下,就要取决于他们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了。

艺考

我曾经看到过有一些活跃在各大媒体上的知名学者,自封大师。那时,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疑惑“大师”这一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得道高僧的称谓,怎么会用来给学者冠名。那么看完《南渡北归》,我想我对真正的“大师”有了一个具象的认识。他们学高身正,难道不就是得道之人,不就是“大师”吗?和尚修道在寺庙,大师修道在红尘。他们,其实就是最不普通的普通人。

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时代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普通人,分解出来就是可怜、有爱。身赴台湾的胡适,临死都不知道曾经谩骂他是“美帝国主义走狗”的小儿胡思杜已经自杀,还饶有深情地在遗嘱中提出给小胡分遗产,其状堪怜。

艺考

胡适与小儿子胡思杜

一心维系国家命运的梅贻琦,虽然在台湾新竹完成了重建清华的夙愿,但直到生命弥留之际再也没有见过爱子梅祖彦。

艺考

梅贻琦照

考古界的巨擘李济,因为海峡两岸的政治对垒,因故旧凋零、思亲情重,最后也郁郁而终。台湾之于中国,是领土的割裂;而大陆之于台岛上的异乡人,则是整个思念的寄托。这份家国情怀,可能是大师们都有的一种普世情怀吧。

艺考

大师李济照

1946年,林徽因结束了九个年头的颠沛流离,跟家人回到了一直以来念兹在兹的北平,满怀深情地重访每一处故地。抗战结束之时,虽然已受尽病痛折磨,但她依然选择了放弃赴美治疗的机会,选择了“和祖国一起受苦”。在生命的最后九年,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这位“智慧女神”的化身,就像一位勇士一样与病魔作着斗争,紧紧守护在祖国的身旁。

我想:她的一生,是对得起金岳霖对她“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哀挽,以及终生未娶的、痴情的。

艺考

林徽因照

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时代

这批人,他们护送中国文物和大学图书在烽火下南渡。在军阀混战,中日战争的硝烟中描绘出中国最初的考古、建筑轮廓,也在山区的艰难环境下完成生物科学实验。

本该在优越实验室中完成的任务,他们流离中仍不放弃。他们让“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在这古老的大地上生根萌芽。因为有这“最后一批大师”,当我们再去凝视这段沉浸在深渊的历史时,才会看到屈辱不堪之外的风骨凛然。中国式的风骨,以及家国情怀。

为了展现出更完整更浩瀚的中国,我想这就是大师们和《南渡北归》的意义吧。

艺考

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时代

- END -

文字 | 刘银玲

拍摄| 赵一泽

编排 | 周同

剪辑 | 周同

责编 | 杨轶

审核 | 周羽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辽宁专科院校-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分享 | 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时代:第一期《南渡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