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共筑中国梦|《我到新疆去》,再现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新疆

北方民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民族团结共筑中国梦|《我到新疆去》,再现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新疆

北方民族大学

“我从新疆来”系列

第二季

重磅亮相

北方民族大学

《我到新疆去》来了!

北方民族大学

5月6日,大型电视纪录片、上海文化援疆精品项目《我到新疆去》在北京举行首映式,并将于5月中旬在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等电视和网络平台同步播出。

北方民族大学

“我从新疆来”系列第二季

《我到新疆去》

信息量好大!!!

▲《我到新疆去》最新宣传片↑↑↑

这是24位怀揣着爱与梦想来到新疆,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人的故事

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2016年6月,由维吾尔族独立制片人、导演、纪实摄影师库尔班江任总导演拍摄的纪录片《我从新疆来》,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以及乐视网、腾讯视频、爱奇艺等众多平台播出,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片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广电总局纪录片优秀大奖”。

作为“我从新疆来”系列第二季,《我到新疆去》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24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的真实经历。这些人物中,既有著名学者、援疆干部、普通百姓,也有香港商人、海外留学生和友人,既展现了新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的辽阔多元,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包容并蓄、共同发展的文化精神。

纪录片

《我到新疆去》共分为8集,以真实的经历和心境为内容,从灵感、拓荒、相逢、探索、挑战、机遇、回家和山水等多个主题展开,全面展现了新疆“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梦故事。

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纪录片《我到新疆去》精彩截图。

大家怎样

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纪录片主人公之一、曾在新疆工作生活16年):

我在一个并不十分快乐的年代,在新疆过上了当时可能的最快乐的生活。我常说,新疆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我永远感谢新疆,永远热爱新疆,永远关心新疆。

著名电视主持人白岩松:

对于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来说,不管是我从新疆来,还是我到新疆去,都是作为主人的正常来往。希望今后在这片土地上,有越来越多人笑着说:“我从新疆来”;有越来越多的人笑着说:“我要到新疆去”。

知名演员陈建斌:

无论是“我从新疆来”,还是“我到新疆去”,都是“值得讲述的中国故事”。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纪录片《我到新疆去》精彩截图。

总导演库尔班江有话

“我要感谢在新疆的每一位外乡人,感谢在新疆基层工作的每一位援疆干部,感谢每一位到新疆去的人,更感谢在新疆、在全国和在世界各地每个角落的热爱家乡的新疆人。正是因为有你们那份依旧纯净的初衷,有你们那份依旧相信梦想的勇气,才能有这条名叫《我到新疆去》的路。”

剧透了!

《至味新疆》将启动

筹拍

库尔班江也透露,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献礼,今年6月,上海江汗格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启动“我从新疆来”第三季《至味新疆》的拍摄筹备工作,并将同步拍摄记录电影。

库尔班江谈新书

《我到新疆去》:

讲好新疆故事,撕掉偏见的标签

北方民族大学

记者/王珍

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库尔班江。

北方民族大学

离开新疆后,库尔班江的工作、生活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与新疆紧密相连:从2014年起,他先后出版了图书《我从新疆来》《我从新疆来2:我从哪里来》,拍摄了纪录片《我从新疆来》,成为了公众心中的“新疆代言人”。

4月20日,库尔班江的新书《我到新疆去》在全国各大书店和网络销售平台发行。在这本25万字的图书中,他讲述了31位到新疆去的人物故事。

“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构成了我们认识新疆和了解中国的两个视角。”库尔班江谈及创作此书的初衷时说,“这一次,让从新疆来的人,为你讲述到新疆去的人们的故事。”

北方民族大学

▲图书《我到新疆去》。

1

没有“外地人”的贡献,就没有新疆的进步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纪录片《我到新疆去》精彩截图。

2016年12月22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评选发布与对话论坛上,纪录片《我从新疆来》获得了年度掌声奖。

推荐人白岩松说:“第一部是《我从新疆来》,那第二部是不是应该叫《我到新疆去》?”

一语点醒梦中人。当时库尔班江正在筹备第二部作品,但还没想好名字。

但到新疆去的那些人,却早已在他的心里扎根。

2005年,他跟随他的干爹孟晓程、干娘李小东到新疆轮台县草湖乡一个胡杨林拍纪录片。他们一起工作、生活了一年半时间,让库尔班江第一次对家乡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新疆的外地人产生了好感。

孟晓程的两次跪地,库尔班江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是看到一片砍伐的胡杨林,孟晓程“嘭地跪下,嚎啕大哭”;第二次是在雨水充沛的8月,看到干涸的塔里木河,孟晓程再次跪在地上,痛苦把河泥敷在脸上,“悲痛欲绝”。

拍摄完纪录片以后,库尔班江才明白在新疆拍摄了10年胡杨的干爹为何要跪地大哭:“我的家乡之所以没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吞没,维持绿洲的模样,全靠胡杨树的庇护;为了种棉花,塔里木河却在人性的贪婪下,被抽干了河水。”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库尔班江。他认识到,新疆不是某一个民族的“独有家园”,而是多个民族在彼此尊重、文化多元的基础上共同生存的地方。“这些东西,是我从那些所谓的‘到新疆的外地人’那里了解到的。而我这个新疆人、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最大受益者,对家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民俗风情,却几乎一无所知。”

这种反思在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的时候,得到了更深刻的挖掘。在拍摄过程中,库尔班江不仅看到了新疆整体面貌的变化,还接触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新疆外地人”。“他们为了理想、事业、爱情、自由,或其他目的,来到了新疆,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他们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库尔班江说,“新疆的所有发展,包括新疆的现代化进程,没有这些人的贡献,就不会有现在新疆的进步。通过梳理他们对新疆的贡献,我们也可以折射出整个国家更为立体的一面。”

这些想法就像一个“火种”,在遇到“我到新疆去”这个选题时,突然激发出了绚丽的火花。

2

31个人的故事构成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新疆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纪录片《我到新疆去》精彩截图。

2014年,库尔班江推出图书《我从新疆来》,用100个新疆人的鲜活故事,向世人展示了新疆人“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的喜怒哀乐。

“文章合为时而著”。作为一名独立摄影师,库尔班江敏锐地意识到,社会上缺少了什么,他需要去做什么。《我从新疆来》这本书自2014年首次发行以来,已经连续印刷了9次,累计销量超过30万册。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库尔班江觉得,这本书“太简单了”,只不过是同名纪录片的副产品。书中每个人的故事只有1000余字,更像一个“人物简历”。

4年之后,他写《我到新疆去》,不仅将采访对象压缩到了31位,还把每个人的故事延长到了六七千字。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31个人,通过“挑战”“相逢”“拓荒”“探索”“灵感”“跨越”“机遇”“回家”8个主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新疆。

这些采访对象中,既有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女企业家杨敏德,姚明的恩师、新疆男篮主教练李秋平等知名人士,也有香港城市大学荣休校长张信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宗振、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小东等专家学者,还有上海援疆医生、不务正业的“跨界商人”、跳钢管舞的女孩、韩国美发师、潮汕富商女儿、每天到新疆上班的哈萨克斯坦女翻译等普通人的故事。

尽管书中讲的是每个人与新疆的情缘,但观照到了新疆的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对口支援新疆等宏大主题,让《我到新疆去》这本书有了厚重的历史纵深感与开阔的空间延伸感。它讲的是个体的故事,但在整体上描绘了一个广阔的新疆社会图景。

“这是一本应‘一带一路’倡议而写的带有时代印记的图书。它不可能出现在2014年,也不可能出现在2020年。它不会是一本畅销书,但我希望它是一本长销书,能够给想要了解新疆的人带来一些启迪。”库尔班江说。

与前两本书中含有大量自传性质的文字不同,在《我到新疆去》一书中,库尔班江表达自我的文字不到3000字。他作为一个忠实的倾听者,把对新疆这片土地的发言权交给了“到新疆去的人”。

“看完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新疆没有外地人,没有民族的分别,这里只有兄弟姐妹。”库尔班江说。他甚至说,“新疆没有疆界”,当然这个“疆界”指的是人和人的距离感,而不是土地和土地、国家和国家之间物理意义上的疆界。

3

回归人的本质,就不会有那么多分歧和偏见

北方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

▲纪录片《我到新疆去》精彩截图。

《我到新疆去》一书中记录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小事,它们汇聚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大爱,铸就了一个坚不可摧的中华民族。

文物考古学家王世杰上世纪60年代初到新疆时,墨玉县的房东古丽夏迪汗怕他吃饭伤到胃,总是先把他的搪瓷盆烤热了,再把汤饭或糊糊盛在里面;

琵琶演奏家王劲梅在新疆生活时,家里准备了两套锅碗瓢盆,少数民族朋友来的时候用一套,自己用另一套;

王蒙在新疆与维吾尔族农民一块喝小酒,吃小炒,农民还给他冠上一个“斯大林文学奖”的殊荣;

打击乐手谢胜利曾跟随新疆手鼓王阿不力孜·哈合其学打手鼓,老师去世时,他未能送终。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他每天练手鼓,一直坚持了20年,拍摄《我到新疆去》的纪录片时,他特意到南山为老师打手鼓进行祭奠。

……

“这种和谐的民族关系来自于尊重和爱。那个年代的人们,脑子里有这样一种认识:不同民族之间的人,只是长相不一样,风俗习惯不一样,其他没什么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尊重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归为零。”库尔班江说。

在书中,王世杰、王蒙、陈宗振等回忆了在新疆学习语言的过程。在熟练掌握了当地语言后,他们与当地人之间交往、交流没有了障碍,更容易交到朋友,形成共识。

库尔班江认为,当前民族关系中,语言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胸怀一颗善意的心。“如果你带着一种善意的心态去看待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时候,你会得到善意的回应;如果你内心世界充满着恶意,你到天堂,天堂也会是地狱。”

经过4年的沉淀,库尔班江坦言,自己对于民族问题的认识更理性、更客观了。“在本质上,我们都是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如果我们回归到人的本质,就没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更不会有那么多民族间的分歧和偏见。”库尔班江说。

北方民族大学

资料来源:国家民委微信公众号

编辑、审核|李炎、李高峰

监制、审核|金华

投稿邮箱:nunxctzb@sina.com

北方民族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宁夏本科院校-北方民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团结共筑中国梦|《我到新疆去》,再现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