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近日,《北方民族大学关于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出台。
一起来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弘扬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精神,不断引导各民族师生在劳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开创新时代有特色高水平现代民族大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基本工作思路
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把加强劳动教育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深化和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布局,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通过劳动教育进人才培养方案、进创新创业、进勤工助学、进管理服务、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五位一体”的劳育工作体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三、主要任务
(一)将劳动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充分认识和把握劳动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元素,通过劳动教育,推动各民族学生深刻领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劳动文化传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赋予各民族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深刻领会劳动者最光荣的时代内涵。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发挥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强化劳动者最光荣意识,形成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协同发展。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劳动艰辛、体会劳动乐趣、分享劳动心得,塑造坚强品格。依托班会、团会以及基层党支部活动,深入开展“劳动育人”主题教育,强化学生感恩意识,注重劳动实践,消除“等、靠、要”和攀比心理。依托各类新闻媒体,深入报道和宣传广大师生尊崇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创造价值的生动实践。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将劳动观、劳动实践作为重要考核评价指标。表彰优秀劳动实践者,设立劳动风尚奖助学金。
(二)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教育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该课程计2学分,32学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设置研究生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内容。开设劳动教育通识课程,系统介绍劳动法律、劳动关系、劳动经济、劳动社会保障、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等各门劳动科学基础知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劳动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鼓励专业教师开发开设专业实践类、劳动教育类、劳动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实习实训,强化劳动伦理、劳动权利、责任意识和技能规范,强化大国工匠意识,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
(三)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管理服务体系。充分挖掘校内一般工勤岗位以及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要求的岗位资源,建立大数据平台,将学生的专业背景、课余时间、求职意愿与各管理服务岗位需求进行有效对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培养学生爱校荣校和主人翁意识,形成以专职管理人员为主,以学生为辅的管理服务工作新格局。同时,依托劳动教育实践,深化勤工助学工作改革,推动勤工助学工作从批量化模糊管理向精准化管理转变,打造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大学生勤工助学队伍。深化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改革,推动人员结构从以社会招聘人员为主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推动后勤管理服务加快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供需平台,将劳动教育与智慧校园无缝对接,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有效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服务水平。
(四)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是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路径和有效载体。学校依托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劳动教育类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师生开展项目立项和项目建设,重点以我校自主孵化的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抓手,积极培育,深度孵化,促进学生树立“成就自己、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正确劳动价值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广大学生发挥创新创业思路,充分激发学生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学校积极支持广大教师参与到劳动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指导相关创新创业项目,带领学生团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发挥模范带头的引领作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优先考虑助推劳动教育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北方民族大学创业孵化园,并提供相应配套支持。对于支持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校内企业,优先申报政府各类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补贴和优惠政策。学校管理服务业务优先考虑由我校学生自主创办的公司承担。
(五)弘扬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影响。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青年创业大课堂、创业项目路演、创业沙龙、创业园区和开办创新创业系列讲座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内涵,主动宣传劳动精神,自觉践行劳模精神,强化劳动育人思想。在师生中树立劳动典型,推动劳动实践成为校园新风尚。将劳动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把劳动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生产劳作相结合,与学生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将每年的4月第一周设为“劳动实践周”,利用周内课外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将每年的2月和8月定义为“劳动实践月”,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家中帮父母做家务、进农田为父母做助手、进社区做志愿服务、进企业进行勤工助学、进学校做支教帮扶。全面推进劳动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产教融合及校园文化的结合。加大宣传教育引导,线上设立学校劳动教育专题网站,线下灵活运用橱窗、海报、报纸等平台,展示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成果,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着力打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六)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实习就业。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突出劳动实践在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劳动乐观精神,提高就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建立劳动平等观,促进基层就业和扎实就业。整合资源,主动对接地方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合作企业,设立“城市定制班”、“企业定制班”“项目就业班”等多种形式的职业化培养模式,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促进专业实习实践岗位化、职业化。充分依托学校就业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社会资源,打造校院两级多类型特色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深化“三全”育人理念,打通部门界限和业务壁垒,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积极创造各种劳动实习实践岗位,打造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面推进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保障体系的企业化转型,积极探索服务外包,优先培育和扶持以勤工助学、校内创业项目、毕业校友企业等一批优秀的技术劳务输出型企业,逐步形成从外部输血型到内部造血型的转变,从而达到教育一批大学生,培养一批劳动者,创造一批就业岗位,扶持一批创业企业,带动一批毕业生就业的北民大新局面。
(七)将劳动教育纳入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素养考核评价机制中。注重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整合资源,选聘优秀教师担任劳动教育课程教师,适时组建劳动教育教研室。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分类评价标准。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站位,深刻把握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全校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内涵,将推进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不断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提高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二)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主任,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创新创业工作的校领导任副主任,人事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团委、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后勤保障处、创新创业学院及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形成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学校党委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和督导推进相关工作。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负责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各学院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院的劳动教育工作。
(三)要加大投入,多方面强化劳动教育安全保障。要积极协调政府、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着力构建劳动教育安全管控机制。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要管控辐射、疾病传染以及高空作业、水中作业等特殊工作带来的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安全操作规范,进行系统的安全演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要制定劳动实践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要鼓励和支持师生购买劳动安全保险。着力将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将安全意识落到劳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四)要通力合作,持之以恒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全校上下要将推进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各单位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组织,以真心真力促进劳动教育,以真心真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确保学校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劳动教育覆盖全体学生,确保劳动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实效。要紧盯工作进展,及时完善各项评估考核和督导机制。要不等不靠,切实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注重工作实效性,坚决杜绝形式化倾向,将劳动教育建设成为学校的精品工程。要注重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一批促进劳动教育的好干部、好教师、好学生。要及时总结经验,探索推进劳动教育的好措施、好制度、好案例,不断巩固和提升劳动教育成果,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编辑、审核 | 赵梦怡、郑薇薇
监制、审核 | 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