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8日,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对老师们寄予殷切期望。
黄大年同志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返回祖国,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东北地区首位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工作中,他带领科研团队辛勤奉献、顽强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1月,黄大年同志因病逝世,年仅58岁。黄大年同志逝世后,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中宣部追授为全国重大典型暨“时代楷模”。中宣部同时号召全社会向黄大年同志学习。
2018年,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董俊慧教授负责的材料焊接及成形教师团队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今天,跟随小编一起来走进这支教师团队。
团队介绍
“材料焊接及成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是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支重要教师力量,不仅肩负本学科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任务,还承担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自治区品牌专业和”焊接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不同批次本科生的专业教学任务。
该团队从最开始的12名教师,发展成为现在的15人,其中教授5人(1人为海外柔性引进),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多年来,累计培养本、硕、博学生2800余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团队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不断成长,老教师们一直延续着“传、帮、带”的模式,真正发挥了老教师甘为人梯的作用,在教学、科研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焊接教研室和老教师都克服困难、尽力创造条件培养青年教师,有部分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学习、攻读博、硕士学位,先后有5位教师在其它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后返校,这为现在的专业队伍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团队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全国,汇聚团队成员力量,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已成为国内、区内焊接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团队部分成员展示
教书育人
团队中有5位教师从知名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到地处边远、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在老教师传、帮、带和指导下,认真投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在各项工作中勇挑重担,承担着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工作,兼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同时,也积极参与到自治区教育厅、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通过团队展示、教学经历分享等工作履行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与使命。教师们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淡泊名利,广受师生好评。
团队荣誉
团队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质量工程项目55余项,横纵向科研项目到校经费累计达到1300余万元,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5部,获授权专利15余项,指导的博硕士研究生多人次获自治区级、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奖,同时也收获了许多荣誉和奖励。
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在国家和自治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的总要求下,团队围绕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实习基地、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以及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资源,不断完善健全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在为学、为事、为人三者统一方面做出了表率,为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作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砥砺前行、奋勇前进,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编辑 | 吕凤伟
责编 | 尚进
审核 | 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