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将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日。那么什么是记者,记者的工作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早期曾因为工作性质被称作访事、访员、报事人等。直到19世纪90年代,记者这个称呼才渐渐被人们熟知,此后记者便有了他们专属的名称。
在师大的校园里,我们的校园记者,用他们的话筒与相机记录着师大的故事。
校园记者其实并不像我们见到的那样
他们只需要拿着相机拍几张照就好了。
其实我们还要写策划,写稿子。
他们在采访的时候应该很顺利,毕竟大家都支持他们工作呀!
其实我们也常常被拒绝。
他们看着很清闲呀!
其实我们也曾在深夜奋战。
在媒体这一条战线上,
我们肩扛“长枪大炮”
与真相站在同一方阵,向无知开炮。
纵使汗流浃背,亦不退却!
用相机抓住时光的礼物,
用镜头留住同学们的记忆。
蓦然回首,
我们仍能在那张被定格的身影里,
追寻到最初的记忆。
举起相机,拿起话筒
给没有到场的同学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烈阳酷暑,举起相机,我们在!
小雨淅沥,拿起话筒,我们在!
记者节
记者团:王佳
初入记者团,作为新手小白的我内心充满恐惧。还记得第一次录电台,因为胆小,我的声音一直放不开,学姐就一遍一遍告诉我应该怎么发声,怎么朗读,哪怕我一次又一次的出错,她们还是耐着性子温柔地纠正我的错误,她们那爽朗的笑声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在记者团工作学习真是一件美好而又快乐的事情啊。
记者团:伊丽娜
当自己被录取进了内师TV记者团时,真的是无比激动,就好像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工作offer。作为一名新传院的学生,能有这样边学边实践的机会,真的很难得。至今也参加了不少活动,记者工作也做了一些,真的是收获满满。站在清晨的球场上,跟同学们一起练早功,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校园记者的热情和活力。这样既能充实自己,又能为未来打基础的宝贵机会,我一定会加倍珍惜,努力学习。
记者团:马静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刚刚成为新传人时记住的第一句话,也是身为记者团一员的目标与坚守。从刚开始的新奇与憧憬,到后来的层层考核,再到最后成为记者团的一员,欢喜激动之余更觉自己又多了一份责任,距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又更近了一步。每周二、周四和学长学姐以及伙伴们一起练声,课余时间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有欢喜,有辛苦,也有收获!学长学姐的耐心指导更让我在记者团这个温暖的家庭中感到了满满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很幸运在美好的金秋遇见记者团,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负遇见,未来可期!
记者团:刘玄
来到内师电视台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结识了很多的小伙伴,大家各有不同,却能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我们一起写采访稿,一起去街采拉人,一起被拒绝,这些都是我们快乐且美好的回忆。来到了记者团,我也学习到了好多的知识,如何编辑音频,如何发音,在镜头前应该有什么样姿态,不知不觉,我已经和大一时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了,记者团也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的能力,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我的语言沟通能力也在不知不觉的提高。沟通是一门艺术,这句话如今不自觉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最后希望记者团能够茁壮成长,希望大一的学弟学妹们也要努力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记者团:王张宇
加入记者团一年以来,我认为记者的工作,就是用报道去陪伴。只要你的报道在,只要文字当中仍然有一份力量在,那就有一份希望一直在。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校园记者。掌起镜头,做新闻的记录者;敲打键盘,做文字的传播者;点击发送,做生活的分享者。我们透过镜头,记录校园生活,分享校园趣事;我们手举话筒,叙说校园大事,探讨深刻问题。在这一年中,我经历了第一次通宵剪辑视频、第一次采访被拒、第一次扛摄影机出外景……这些第一次,让我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祝每一位校园记者记者节快乐~
每一张惊艳全场的照片,
都有他们不断调整的身影。
每一个及时发布的活动,
都有他们随时出发的决心。
我们的记者用最真实的记录,
为我们展现师大的美好。
今天让我们祝这些展现真实的记者们
节日快乐!
★
文字:华子祎
图片:田昕张欣悦王张宇陈碧媛
排版:王丹阳
责编:杨泽瑜侯哲宇田昕贾宏彬
总审核:李春晖黄鑫
责任审核:赵石婷
出品:内师电视台
监制: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