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逢大疫(五)——一个普通人的居家隔离日记

内蒙古师范大学微官网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猝逢大疫(五)——一个普通人的居家隔离日记

内蒙古师范大学微官网

内蒙古师范大学微官网

内蒙古师范大学微官网

猝逢大疫:一个普通人的居家隔离日记

内蒙古师范大学微官网

上节回顾:

“逆行!就是义无反顾,就是分秒必争,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他们生而平凡,却敢与死神抢命。他们生而不凡,却难承受生离死别。

......"

0 5

1月29日,全国31个省区市确诊7711例,较前一日新增1737例。内蒙古确诊16例。

内蒙古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满洲里发现。患者为武汉人,于1月21日由武汉自驾游赴俄罗斯,途经内蒙古满洲里市时,出现发热症状,遂去满洲里人民医院就诊。

1月24日确诊为内蒙古境内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首府呼和浩特市首例新冠肺炎于28日确诊。

迟某某、曾某某夫妇分别于1月19日、22日从武汉乘飞机返回。妻子迟某某24日出现症状,丈夫曾某某25日出现症状,患者主动打电话报新城区疾控中心,如实说明武汉经历,当即引起重视。疾控中心安排患者入住呼和浩特市定点医院就诊,经两次检测,28日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当天患者居住的如意小区封闭,两位患者回到呼和浩特市直至入院的所有轨迹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告,寻找密切接触者。

因为发现了病例,呼和浩特市的防控骤然升温,人们忽然觉得病毒不仅仅只呆在武汉。

一夜间,几乎每个小区门口都挂上了大横幅,口号生动有趣:

“不会客,不访友,不到亲朋家里走。”

“不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淡”。

“你不聚,我不聚,人人都把病毒拒。”

“勤洗手,戴口罩,不挤人群最重要。”

像“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这样恐怖的标语内蒙没有。

整个城市按了“暂停键”,奔腾喧闹的生活骤然停下脚步。中山路鸦雀无声,新华大街格外宽广,街道两边所有的商铺都变成墙壁。原本就在远郊的盛乐,仿佛成了一座孤岛。

“有没有吃的东西?”是我和老婆的第一反应。

开始清点家当,意外发现我们家真“穷”!米、面各有半玻璃瓶,蔬菜一点没有,冰箱里有肉,估计一半是冻了一年以上,好在有老家亲戚给的不少绿豆、黑豆。

在思想深处,我和老婆是没有一点点防灾意识,缺什么买就是了,这二年连买都懒得出去,都是网上下单,精准配送。

“不要怕,饿不死,现有的东西活一个月没问题!”老婆给我吃了定心丸。

内蒙古师范大学微官网

管控给城市人生活带来困窘的,不独我家,是千千万万家。

居民与管控值班人员发生冲突的视频屡现网上。贵州不戴口罩闯超市的“大衣女”,哈尔滨不登记闯小区的“买菜”大妈,马鞍山“依法不戴口罩”的牛官,呼和浩特不下车登记的“炫证女”,全国都出了名。

每天都有这样的视频,看这样的视频,我也发现了管控人员粗暴管理的一面。

全国实行网格化管理,需要的人员数量巨大。交通要道管控人员基本上由警察、医务人员、基层干部组成,居民小区由保安、城管、社区干部、志愿者组成。管控人员临时组合,谈不上精选,更没有培训,就是围堵。

冲突大多发生在居民小区,被管控的对象突然被困在家里,疫情恐惧加上自由焦虑,双重压力使人变得格外烦躁。

管控人员从大年初一开始,就站在了门口,除了一个口罩,没有任何其他防护。寒冬腊月,不但不能与亲人团聚过节,还要暴露在最危险的地方,情绪可想而知。

这样两组人成为管与被管、矛与盾,不冲突才怪。

特别是小区保安,平日里对业主是又问好又敬礼还挨业主的白眼,这下尚方宝剑在手,时刻等着那个“先斩”的人。

权力,不管大小,都会使人性异化。

习总书记说:“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

对于我们的国民素质来说,何尝不是一次大考。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奈伦和兴园小区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30多名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教职工居住在小区内。学校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指定专人建立与小区内教职工沟通渠道。小区内的内师大教职工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为教职工提供服务并协助和兴园小区开展防控工作。在小区实行全面封闭的第二天,学校为小区教职工送去了防护消毒用品、口罩、体温计、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急需品。被封闭的教职工生活正常、心理稳定。

看来,关心帮助,才是最好的管控。

要隔离病毒,不要隔离关心、爱心。

作者:高云峰

下节预告:

"况且,赴武汉调研不是他一人,写论文也是一个团队,他的密怎么保?

有人会说,为什么高福院士不出来辟谣?

......"

未完待续

内蒙古师范大学微官网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内蒙古本科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内蒙古师范大学微官网-猝逢大疫(五)——一个普通人的居家隔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