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你的他的师德师风故事”获奖文章展播 | 师德高尚的老师 --追忆吴持哲老师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我的你的他的师德师风故事”获奖文章展播 | 师德高尚的老师 --追忆吴持哲老师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师德高尚的老师

--追忆吴持哲老师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大学毕业二十年多年了,我的书架上一直有一本《英语与法语的相互影响》。那是我在内蒙古大学外语系读本科时吴持哲老师送给我的,他的专著。那本书我一直没有读通读透,一直摆在书架上作为对吴老师的怀念。吴老师的每一个学生都记得他慈爱的双眼,高尚的师德。在我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吴老师一直是我需要学习的师德典范。

吴老师(1926-2005)是浙江嘉兴市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英国文学系,1951年肄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后被分配到内蒙古满洲里从事外事工作。1964年调入内蒙古大学外语系任教,吴老师1987年晋升为教授,成为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内蒙古大学外语系建系元老,英语专业首批硕士生导师。

吴老师热爱党,热爱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服从组织安排,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祖国北部边陲的满州里市一干就是十三年。自1964年调入内蒙古大学以来,更是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他四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教学科研双管齐下,常常白天搞教学,深夜做科研。他以自己广博的知识视野,扎实厚重的业务功底,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全国乃至美国、加拿大、英国等20多个国家,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精通英语、法语、俄语及世界语,曾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十多门课程。为外语系及之后的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自己的勤奋、执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几十年笔耕不辍,出版了《英语与法语的相互影响》、《欧洲文学中的蒙古题材》、《俄国·蒙古·中国》等多部专著和译著;发表了《(李尔王)原型解读》、《关于美洲印第安人起源的几个问题》、《世界语中凝聚着印欧语系的精华》等数十篇论文。丰硕的科研成果,都是他在紧张的教学之余争分夺秒、辛勤笔耕取得的。

他生命中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书桌前,逐字逐句地批改学生的作业、论文,修改提炼年轻同事的文稿,并博览群书、撰写论文、专著及译著中度过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伏案工作,他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关心,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以奋力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和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充分实践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誓言。

吴老师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时刻响应党的召唤。每当为灾区捐助,他总是外语系捐钱最多的一位。他经常叮嘱班主任老师,要特别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他十分关注外语系的建设与发展,为加强和改进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忠恳的意见和建议。在退休之后,他决意把自己一生积攒的书籍共七千余册,全部捐赠给他付出大半生心血的外国语学院(2001年外语系更名为外国语学院)。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吴老师总是用自身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同事和学生们。见到少数年轻人缺课或迟到,他总忍不住要大声教训:“火车6点开,为什么你不在6点30分到车站呢?”;见到日上三竿,主楼不少房间还是灯火辉煌,吴老师就十分生气地把灯关掉,嘴里还唠叨着:“你们在家,会开着灯吃午饭吗?”;听说有的教师常年不改作业,他认为这简直骇人听闻!吴老师认为人们学习外语,跟掌握任何事物一样,一是大量吸收感性知识,二是反复无尽地实践。他对同事们说:“毛主席指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回到实践,只有在由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思想上产生的飞跃意义更加伟大。如果教学中砍去批改作业这一环节不就成了形而上学了吗?如果教学中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批改作业,那么医生也可以不替人们治病了。”

吴老师晚年曾经这样回忆他的过去:“30多年来,我对教学工作由生疏逐渐变得无限热爱。要是有人问我一生最大的欣慰是什么?那就是,我把一批批青年学子看成是嗷嗷待哺的雏燕,把叼来的一条条虫子喂进他们嘴里;然后有一天,他们羽翼丰满后,叽叽喳喳地从校园飞往各地去。如果有人问我还有什么乐趣?我会回答:沉浸在学术天地,其乐无穷。人文社会科学这个广阔的天地,任凭我们自由驰骋;有多少问题有待探索和钻研。即使皓首穷经,也未必能搞个水落石出。若有人问我,平时是否有什么苦恼的心事?当然有的。辛辛苦苦地教书,却教出不少的‘世界公民’,这是最使我感到寒心和扫兴的。国家把他们培养成才,多么不易,为什么不在国外学过几年便回来为建设祖国出力?”老先生对学生的关爱,对科研事业的喜爱和敬畏以及他的高尚的家国情怀都在这段话中体现出来了。

记得吴老师在给我们班上的最后一堂课上曾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外语学习者,他告诫我们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身边的好多同事和学生都下海经商成了富人,他不为所动,依然坚守着他的讲台。英国、美国、意大利的一些传记中心曾给他写过一百多封信,要把他列入国际名人录,而吴老师却把信都放在床底下的纸箱中。他说:“一些外国人不断翻新花样,想从我兜里多掏几个美元,我没有那么慷慨。我还有一叠叠论文、作业要批改,我还有那么多的问题,要读书、要钻研、要写出文章来。”他吴老师的一生践行了他对我们的教导:“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动”。

无论物质生活如何丰富,年轻的学子们永远需要吴老师这样师德高尚的老师,他们崇尚知识,孜孜以求;无论世界多么丰富多彩,大学的校园永远需要吴老师这样师德高尚的老师,他们潜心教育,不逐名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来源:管理学院党总支 纪委办公室

作者:崔振华

编辑:任续飞

审核:乌兰 徐恒泰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内蒙古本科院校-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我的你的他的师德师风故事”获奖文章展播 | 师德高尚的老师 --追忆吴持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