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目的
一、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指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社会各方面要积极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
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二、开展劳动教育是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劳动就不可能生活,劳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开展劳动教育是我院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养成是关键。学校推行劳动教育,就是让同学们养成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行为习惯,并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打理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和实践能力,也是影响大学生一生的生活理念。
劳动教育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意识
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在劳动中体会学校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环境保护的困难所在,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自主接受环境教育,进一步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主动维护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倡导文明校园,提高环保意识。
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劳动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劳动渗入人的精神生活中去,渗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直观感受,在集体劳动中学会了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也有助于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通过劳动教育有利于性格孤僻的学生尽快融入集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中与人交往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劳动教育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人际交往的平台,让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协作做一件事情,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满足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
五、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超然于劳动,离开了劳动,就无所谓教育,因为不靠劳动就不能培养人各种各样的、方方面面的素质。”90后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的溺爱,个别学生上大学了生活还不能自理,动手能力差,不懂得付出、责任心缺失。
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勤奋、肯吃苦、懂付出、自立自省、有责任敢担当,这样走上社会的他们才能够立足。
劳动教育一般是从自我服务开始的,自我服务是培养人遵守纪律、培养人对别人的义务感的重要手段。在劳动中学生要进行各种服务和管理,这即是服务他人教育他人的过程,也是服务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从而养成学生自己动手满足一些个人需要,能使一个人养成尊敬父母、老师和同学的习惯。
在自我服务中,较繁重的劳动一般由男生去完成,这是培养尊重妇女的一个重要条件。自我服务能使劳动变为人人都负担的平等的普遍义务,在责任承担中建立起真正的责任意识。
学生处供稿
END
编辑:方伟 许东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