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月】李志华老师主讲——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经济学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学术报告月】李志华老师主讲——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经济学分析

11月23日下午,李志华老师于公共教室五开展《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经济学分析》主题讲座。财会系2015级、2016级同学到场聆听讲座。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讲座开始,李志华老师首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通过理性客观的角度来统计个人幸福感指数,并深入解析什么是“幸福感”。李老师讲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李老师测试完毕后,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的幸福感指数在平均值以内。讲座上,李志华老师还利用经济学的原理向大家讲解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效用/欲望。在一定的欲望下效用高了,幸福指数就高了。一些大学生感觉不幸福的原因就是欲望定的太大,而效用又太低,从而幸福指数也会降低。李老师告诉大家,当你觉得郁闷或困惑时,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欲望,让效用和欲望成正比。

随后,李志华老师讲到,交往的幸福感与经济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统计,人际关系在收入中占87.5%,知识仅占12.5%,因此人们应该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创造价值,利用“加减乘除”四种法则处理人际关系。

数字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的作用,幸福感这样的亲身体会也同样可以用数字计算出来。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知识,对自己的幸福体验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学生记者:赵国燕

编辑:方伟 张继钦 柴亚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内蒙古本科院校-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学术报告月】李志华老师主讲——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