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人文系列讲座——艾恺教授主讲《知行合一的儒家:梁漱溟与乡村建设》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专题讲座】人文系列讲座——艾恺教授主讲《知行合一的儒家:梁漱溟与乡村建设》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6月22日下午,由院团委主办的人文系列讲座——“这个世界会好的:艾恺畅谈中华文化连接一带一路”在崇德楼阶梯教室三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著名汉学家艾恺教授为同学们主讲《知行合一的儒家:梁漱溟与乡村建设》。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艾恺教授是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近代汉学鼻祖费正清、史华慈,是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在近当代最知名的元室宗亲、蒙古族大儒、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研究领域,堪称世界第一人。自1973年,作为中美建交前中方访美代表团特聘高级翻译首次访问中国以来,45年间已往返中美交流几十次,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艾恺与梁漱溟访谈录》等。其中《访谈录》自2006年在中国首次出版以来,已以多种文字再版多次,发行逾百万册。2015年,艾恺在北京,被刘延东副总理颁授“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艾恺作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学者,深爱中华传统文化,追随梁漱溟“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未来方向”的思想并在全球弘传践行,对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增进中西文化深广交流与理解互信相向而行,他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学术解读、比较研究的文化使者重大作用。他本人,即中华文化对一带一路缔结与升华最生动而鲜活的例证。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艾恺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为切入点,讲述了梁漱溟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故事。艾恺讲到,我们不应该仅仅将乡村建设运动理解为消极应对的产物,用梁漱溟的话说,救济乡村只是乡村建设的“第一层意义”,乡村建设的“真意义”在于创造新文化,“乡村建设除了消极地救济乡村之外,更要紧的还在积极地创造新文化”。惟有理解和把握了这一点,才能理解和把握乡村建设运动的精神和意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今年适逢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艾恺所致力于推广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梁漱溟,既是忽必烈汗直系后代,又是蒙、白、满、汉四族家庭与家族孕育培养成长的儒者榜样与国学大家。主办此次国际文化交流,将通过系列讲座、对话、走访,面向世界有力宣传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中华文化复兴、对外友好互通、开放包容自信的一带一路中草原丝路策源地的繁荣昌盛大好局面。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讲座结束后,在团委书记助理马明亮老师的陪同下,艾恺教授一行来到我院校史馆和岩画研究所进行参观,艾恺教授对我院的岩画研究十分感兴趣。吴甲才所长对我院的岩画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希望日后能够与艾恺教授建立联系,共同探讨,增进交流。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监制| 张玉恒

主编| 马明亮

记者| 王路飞

摄影| 李尚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内蒙古本科院校-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专题讲座】人文系列讲座——艾恺教授主讲《知行合一的儒家:梁漱溟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