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村的的得名真的源于村子里有两个流淌着清澈泉水的泉眼,当年人们落脚这里建村安家,也是因为这两个泉眼,以为可以依托这天然的泉水,滋润一方土地,富庶一群乡民,但是这两眼“龙泉”并没有福佑龙泉村的乡亲们。
2013年龙泉村申请贫困村,2014年4月贫困村入列。当时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都不达标,人均收入只有2800元,贫困户发生率高于8%。
2014年,按照兴安盟盟委行署的安排,突泉县水泉镇龙泉村成为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村,学院党委高度重视,选派扶贫工作队进入龙泉村。2017年4月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向东、队员孙彦福、曹兴志开始驻村精准扶贫,以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走进龙泉村**,办公室门上挂着门牌是:脱贫攻坚作战室,一个有着鲜明时代意义的名称,它记录了龙泉村从贫困扶贫、脱贫、走向小康幸福生活的历史。
龙泉村里有水浇地4780亩,旱地7529.6亩,林地3125.2亩,草地1625亩,人均耕地面积10亩。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54人,低保户67户101人,残疾户30户34人,重度残疾24人,五保户10户11人。在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指引下,经过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和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2016年脱贫1户2人,2018年脱贫11户19人,2019年脱贫16户33人,达到“人脱贫、村出列”标准任务目标。
2019年9月21日,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龙泉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公示退出贫困村,至此龙泉村2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到2020年,真正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即“两不愁、三保障”,真正让乡亲们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发挥教育优势,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了让乡亲们有一技之长,实现村民稳定就业,带动贫困家庭脱贫,学院多次为龙泉村乡亲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培训中心选派专业师资团队,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乡亲们举办北虫草种植、畜牧养殖、电子商务、厨师厨艺等各类培训10余次,培训人数达500余人。每一个学院人心里都有一份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那就是利用职业教育的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使乡亲们尤其是贫困户掌握一种技能,树立致富信心,增强致富本领,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努力谋划致富思路,发展集体产业经济。
怎么让龙泉村尽快脱贫?怎么让龙泉村富起来不再返贫?怎么把“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这是学院领导一直思考的问题。2018年10月,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投资42万元,为龙泉村购买了适合圈养的多羔湖羊和澳洲白羊200只,“兴安肉羊养殖教育基地”在龙泉村挂牌成立,从此龙泉村有了自己的集体产业,实现了集体产业经济零的突破。在专业人员的精心管理和饲养下,畜牧养殖很快产生了经济效益,基础母羊增加了近一倍,每年村集体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其中的40%给予贫困家庭分红,60%支持村里建设发展。同时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在养殖基地工作,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真正达到产业脱贫的目标。“兴安肉羊繁育基地”是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项目,在学院的倾力帮扶下,龙泉村集体经济肉羊养殖厂运营良好,每年获得固定收益,就如一股股源头活水,注入龙泉村集体经济的脉搏里,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学院在扶贫扶智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了对龙泉村环境整治、街道硬化、羊舍设施维护、学生资助、困难群众慰问等工作,为龙泉村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上炕头、拉家常”,“结对子”,这是学院领导和扶贫工作队经常做的事儿,也是最温暖人心的事儿,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与村民共谋发展,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出谋划策、献计献策。
为了壮大龙泉村集体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真正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朝着幸福生活迈进,学院领导不断开拓新思路、实行新举措,采取结对帮扶、干部包户、分类帮扶、产业脱贫、技能培训等方式,扩大集体养殖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同时,大力支持龙泉村山泉水厂投资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天然泉水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乡村经济,让“龙泉”真正成为绿色乡村的“幸福泉”。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官方新媒体运营中心
来源:师范教育系
撰稿:张芳
轮值总编:王梓沣
主编:石庆江
页面编辑: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