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和民族地区的情缘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袁隆平和民族地区的情缘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今天上午十点,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袁隆平的一生,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从云贵高原到西北边陲,从祖国北疆到八桂大地,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把科技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云南

丽江、红河、昆明……都镌刻过袁隆平深深的足迹!他执着探索的精神也时刻激励着云岭大地。

丽江市永胜县涛源镇,这个人口不足4万的高原小镇曾一度因为袁隆平而蜚声海内外。1999年秋,袁隆平带领着科研团队,在这里多次创造了中国水稻的高产纪录,引起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据涛源镇农科站技术员黄庆宇回忆,袁隆平来的时候,正值水稻收割时节。当时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专家看着满田黄灿灿的稻谷喜出望外,脱掉鞋袜下田割稻子,亲自取样称重估产。

袁隆平还为涛源镇题写了“世界级水稻示范基地”。这9个字后来被永胜县农业局制作成了牌匾珍藏了起来。

袁隆平认为个旧市种植超级稻有一定的潜力,2015年9月,由他命名的个旧市大屯镇新瓦房**“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范基地”传来喜讯,百亩连片水稻攻关田种植基地以1067.5千克,刷新了当时百亩连片平均亩产水稻的世界纪录。

2020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的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实现连续4年产量超1100千克。今年,基地继续朝着实现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发力冲刺。

贵州

袁隆平与贵州的故事,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贵州科研人员张本,利用自己与袁隆平的同窗关系,向他要了一些刚试制岀来的杂交水稻种子,带到毕节市金沙县实验种植。试种成功后,袁隆平来到金沙实地测产验收,发现亩产上千斤。这个结果让他非常开心。

2010年,贵州省正式启动实施了由袁隆平提议的为期5年的“贵州省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一年后,袁隆平来到兴义市,亲眼见证了丰产工程平均亩产970.25公斤的好成绩,他说:“970公斤的亩产在贵州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袁隆平在兴义见证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图片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频道

时任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书记的周维佳依然清晰记得,贵州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每次去拜访袁隆平都会遇到排队,但每次,袁隆平都会说:“请贵州的朋友先进来。”

“在与袁老和他的团队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都能感受到他们的专业、专注,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贵州水稻成绩也是在袁老师的指导取得的。”周维佳说。

2020年,在贵州兴义水稻示范基地实现最高亩产1081公斤。

新疆

早在40年前就到过新疆的袁隆平,对新疆的现代农业发展潜力和空间非常看好。

2014年,在石河子市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参观考察时,袁隆平说:“新疆发展农业潜力很大。新疆气候条件和生态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水稻生长。日照充足,水稻光合作用就强,积累养分就多;昼夜温差大,夜晚呼吸作用就弱,养分不损失,水稻容易高产。”

此后,超级杂交水稻引入新疆,在自治区和兵团建设两个100亩超级杂交水稻滴灌示范田,形成两地竞争机制,超级杂交水稻在新疆亩产达到1100-1200公斤。

2016年,86岁的袁隆平带领团队,向“海水稻”发起挑战。4年后,作为试验地之一的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巴依阿瓦提乡“海水稻”试验基地里,在这片被视为“农业的荒漠”的土地上,田间测产量达每亩548.53公斤。300亩“海水稻”完成收割,再获丰收。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2017年的秋季,在广西灌阳的良田里,工作人员经过现场收割、脱粒等一系列程序,科学测出基地再生稻平均亩产 552.1 公斤,再加上头季稻时平均亩产 1009.45 公斤,合计亩产总量 1561.55 公斤,突破世界高产纪录!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袁隆平兴奋地说道:"没想到梦寐以求的‘吨半稻’在这里实现了,灌阳了不起,广西了不起!" 他激动地为灌阳题词:灌阳再生稻甲全球。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袁隆平为灌阳基地再生稻题词。图片来源:ZAKER公众号

基地 " 吨半稻 " 之梦实现后,袁隆平对屡次到访的这处桂北之地有了特殊情感,对壮乡水稻更凝结了深厚之情。于是,突破以往工作站在县域以上的建设,他首次将工作站建在了村屯。

2019 年 10 月 9 日,在刚刚获得共和国最高荣誉之后,袁隆平马不停蹄来到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为刚成立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10月9日,袁隆平在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为刚成立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内蒙古

2018年10月16日,当时88岁高龄的袁隆平,不辞辛苦来到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出席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

在仪式现场,袁隆平表示,将带领专家团队全力支持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加快引进推广最新培育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和先进技术,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助推当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袁隆平身在远方仍心系着草原。2020年1月13日,正在海南三亚工作的袁隆平,在工作间隙与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推出“袁梦计划”,未来3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耐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让当地水稻种植户收入实现翻番。此前,袁隆平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试种的1000亩耐盐碱地水稻大米,袁隆平亲自为大米起名“袁蒙大米”,意为“圆梦”。

袁隆平惦念着内蒙古,内蒙古人也对他爱戴有加。2021年年初,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青少年宫美术教师林翔宇带着学生们,将历时半年多精心绘制而成的袁隆平巨幅画像送到了长沙。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青少年宫美术教师林翔宇带领学生,历时半年多精心绘制而成袁隆平巨幅画像。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官微

袁隆平院士也回信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虽然袁老不能如回信中所说应邀再次来到内蒙古,但他与内蒙古的情缘,就如画中的稻穗一般沉甸甸地印在了内蒙古人民的心中。

青海

袁隆平在接受媒体节目采访时曾表示,全国各个地区就西藏和青海没有去过,最想去的就是这两个地方,遗憾的是“身体不行了,不能出去了”。

虽然袁隆平年迈的身体无法到达地处高原的青海,但是他却从未停止对青海土地的关注。

2020年6月,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针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独特的自然条件,运用水稻耐盐碱试验、耐寒试验、耐旱试验等方法专门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同时,他们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促进青海农业现代化转型,打造“盐碱地改良+海水稻种植+数字化农业”的新模式。

“我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盐碱地基本上是不毛之地,预计在8年之内,累积种植面积达到一亿亩,可以增产300亿公斤,可以多养活八千万到一亿人口。”袁隆平先生的这番话给大家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感动。

新闻一经发出,广大网友纷纷感慨:“谢谢袁隆平,我们青藏高原也可以吃到自己种的水稻了。”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他曾多次提及自己的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留下的这未竟的事业,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被绣成了一幅湘绣,如今挂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这是袁隆平的梦

也是后来者的梦

今日神州

风吹稻田千重浪

您可安心归去

……

转自:中国民族报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官微出品——

编辑|徐一帆

责编|张 雷

弓瑞峰

审 核 | 银立华

孙淑兰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官方微信矩阵

(点击上方字体进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内蒙古专科院校-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袁隆平和民族地区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