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珠昂奔:“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丨学习进行时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丹珠昂奔:“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丨学习进行时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指出“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实现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些重要论述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响。深入领会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我们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立足新时代,立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以平等为基础,回应了各民族发展需求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组织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重整山河,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央采取了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以解决贫困和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这一战,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积极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非同一般。推翻压在中国各族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意味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政治上的独立和解放,而摘掉贫困的帽子,意味着中国各族人民砸碎了贫困枷锁,实现了新的意义和新的层次上的“人的解放”。

从范畴上看,“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涉及我国所有民族、所有地区,是切实立足国情的科学思想,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历史上中国民族关系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这是由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的本质决定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修正、升华自己的民族思想,走出传统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的民族观,实现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到“五族共和”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巨大进步,使之更合乎科学、合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人高举平等旗帜,横向面对整个世界、纵向面对人类未来,不断地向消除不平等的根源私有制、建立平等的根本基础公有制前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而这个本质是建立在人的平等这一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只有夯实人的平等这一共产主义的基础,共同富裕的思想理念才能不断巩固。

小康、现代化、中国梦的指向都有相对的综合性,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进一步拓展, 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总结和科学的提炼,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纵深感,对各族人民思想情感具有深刻影响力和感召力,其中渗透了人的平等这一马克思主义最为本质、最为深远的思想理念。它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依据民族存在的现实性和长期性,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坚持人人平等、实现“人的解放”,尊重每一个个体、发展每一个个体,使每一个个体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够团结、凝聚每一个个体,这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康庄大道。“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是符合中国各民族发展实际、发展特定阶段、发展内在要求、发展共同利益的科学思想,彰显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也是消除化解民族矛盾的有力思想武器,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宝。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立足中国各民族实现全面小康、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思想共识、精神意志、发展动力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从范畴所涉及的层次上看,“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站在中国和中国各民族发展的角度,涉及彻底解决贫困这一人类社会痛苦最为沉重、奋斗最为长久、解决极其艰难的问题。各民族告别了忍饥挨饿、缺衣少食的历史,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从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看,“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是发展的辩证法和历史观在中国实践中的体现。实现小康是发展,实现现代化是发展,实现中国梦同样是发展,但发展的要求是分阶段、分层次、有区别的。中国梦本身贯通着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有历史的起点,仁人志士的初心,也贯穿着历史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奋斗。中国梦与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一致性,体现着逻辑关系的体系性和严密性,体现着精神理念、历史选择和各族人民需求、利益的一致性,彰显了中国梦根本是人民的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梦。

如果说“三个离不开”展示的是中国既定的民族构成状态,是建立在国家形态基础上的多民族生活状态,那么“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便是对这种状态深刻而动态的表述——56 个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鼓舞的是团队的力量,而总书记所鼓舞的这一团队是由56个民族、14亿人口组成的庞大团队。历史告诉我们,这个庞大的团队团结、一体、同心同向,就能凝聚力量、浩瀚浩荡,战胜任何困难。反之,隔阂分裂、一盘散沙,就会一蹶不振、任人宰割。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立足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共产主义终极目标方向、具体历史方位与阶段性目标任务相统一,具有强大的张力和生命力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如同个人存在就有个人利益,家庭存在就有家庭利益,民族、国家存在自然有民族、国家的利益。今天,我国56个民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共同的疆域、共同的资源、共同的发展成果,需要共同维护。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56个民族的共同利益,推进各民族的全面小康、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就是推进国家的小康、现代化和各民族共同的梦想,这也是56个民族共同的责任。利益面前“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责任面前“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是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在民族问题上的充分体现。同时,这也是我们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国家是前提,共同利益是根本,民族是其基础因素。我国56个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跨界而居,如果脱离了因国家而存在的共同利益这一前提,则既不可能形成共有精神家园,也不可能形成共同体意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等都由此而来、依此而存,因而,使之落地落实就必须抓住这一根本,进而使民族这一基础因素在人民共同的利益目标追求中形成牢固的共同体。

因此,确保党和国家共产主义终极奋斗目标方向的正确性、具体历史方位判断的准确性、阶段性目标方向任务的客观性,使三者在实践中连为一线,使阶段性目标方向任务统一于终极奋斗目标方向,落脚于特定历史方位,我们才能不断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以人的平等性、人的解放、人民主体、共同富裕等为基点,保持了党和国家建设的共产主义方向,确定了全面小康、现代化、中国梦为特定历史方位中基础的目标任务,汇聚了“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社会发展推动力量,是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的表述。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转自:国家民委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官微出品——

编辑|徐一帆

责编|张 雷

弓瑞峰

审 核 | 银立华

孙淑兰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官方微信矩阵

(点击上方字体进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内蒙古专科院校-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丹珠昂奔:“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丨学习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