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微生物作品,致敬抗疫英雄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他们用微生物作品,致敬抗疫英雄

去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人民带来严重威胁。但微生物世界,不只有病毒和致病菌,还有有益微生物。

在4月底结束的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山东赛区)”中,我院化学与生物系两支参赛队伍,利用“微生物绘画作品”向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英雄致敬。

两件作品分别获得“生物环境”大学组二等奖和三等奖。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二等奖作品《致敬钟南山院士》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三等奖作品《生命的守卫“逆行者”》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从左向右:二等奖获得者李佳容、南驿亭,指导老师李伟,三等奖获得者张春晓、舒海天,在微生物实验室

“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作品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生物环境”大学组比赛要求以“使命”为主题,制作“细菌画”。

即以培养基为画板,以微生物为颜料,创作出向真向善向美的“绘画”作品。

本次比赛结合了科学与人文艺术,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微生物知识、动手实验能力、艺术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去年12月底接到比赛报名通知后,同学们踊跃报名,经过校内初赛测验笔试后,我院化学与生物系选拔出南驿亭、李佳容、舒海天、张春晓四名同学参赛。

寒假期间,四名同学在家查阅资料、构思作品、绘制画稿、设计实验思路,经过与李伟老师的多次交流探讨,最终形成完整方案。

微生物非常小,绝大多数是肉眼看不见的,而通过平板培养的方法,可以让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从而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微生物聚集体),这就是以微生物作画的原理。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参赛作品设计方案(部分)

新学期开学后,队员们立即进入实验室开始工作。

他们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培养基、微生物菌种,想呈现出更丰富的颜色。经过一遍遍的实验验证,综合考虑后,最终选择了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和大肠杆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菌种。

距离提交作品的时间只有不到20天,而微生物从分离纯化、接种到培养至绘画作品成型,至少需要一周时间,中间还要尝试不同培养基、不同菌种、不同工具绘画(接种),时间非常紧张。

参赛同学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在实验室工作,李伟老师现场指导。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配置培养基、平板绘画(微生物接种)

配置培养基、消毒灭菌、稀释土壤标本、分离提纯菌种、按照画稿接种细菌……在参赛同学们看来,创作微生物画作是一个“耐心铸造奇迹”的过程。每一幅画都需要耐心创作,作画过程繁琐,但也很有趣,尤其是当最终作品展现出来的时候,成就感和喜悦感油然而生。

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致敬抗疫英雄,李伟老师说:“本次大赛主题为‘使命’。使命是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诠释、对责任的担当。我们有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有抗疫英雄们的勇于担当,中国的疫情得到了很好控制。用微生物作品体现抗疫精神,能强化同学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本次科普创新实验作品大赛是我院首次参加。

在我院同学的参赛作品中,以最微小的生命为载体,展现出最弘大的“使命”:

既有体现在新冠肺炎组画作品,又有体现钟南山老先生“钟老精神”风貌的作品,同时展示出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严谨的科学实验和自由的艺术创作相融合,科学技术与艺术审美相得益彰。

实验中未被采纳的培养基和作品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编辑 |张牧云周雯靖

供稿 |化学与生物系

排版|张子安

校对|翟博涵 肖迎双

审校 | 陈桂芳

责编|杨帆 仝贝贝

编审|王宪伟

往期回顾:

○我做毕业设计的日与夜

○跳蚤市场:给青春的回忆找个“新家”

○市委书记孙爱军同志就学院转设工作进行调研

○表彰!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山东本科院校-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他们用微生物作品,致敬抗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