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用艺术的笔墨讲好百年党史的奋斗故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是为了绘就“上下同欲”的最大同心圆,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喜迎建党百年华诞”主题创作“塑心铸魂”版块,以雕塑这一典型的造型艺术,艺术地再现百年党史中的重要历史时刻、重大历史成绩、重要历史任务、重要人物形象,实现为时代塑心、为民族铸魂、为英雄立传的光荣使命。“塑心铸魂”主题创作作品以雕塑的造型艺术形式,生动立体地再现了百年党史中精忠报国的英雄群像、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家弦户诵的红色故事,激活每一个人心中的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塑心铸魂”版块作品《稻改丰碑》让“稻改精神”通过艺术创作在鱼台进一步深入民心、发扬光大。《唱响中国》让一代代中国人在激动人心的旋律中接力前行;《共产党员-马耀南》以经典的纪念碑样式塑造抗日将领骑马凯旋的形象;《英雄伴侣:缪伯英 何孟雄》谱写了再现了革命伴侣的英雄“恋歌”;《边防军魂》歌颂了用生命守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稻改丰碑》泥稿
《稻改丰碑》泥稿
《稻改丰碑》泥稿
《稻改丰碑》泥稿
《稻改丰碑》泥稿
《稻改丰碑》
《稻改丰碑》
《稻改丰碑》
《稻改丰碑》
作品名称:《稻改丰碑》
作者:胡希佳
《稻改丰碑》雕塑综合体,由高耸的主碑体《旗帜之丰碑》和三组主题人物雕塑《涝洼之痛》《奋起之改》《丰收之喜》构成,全面展现了鱼台人民克难攻坚、战天斗地、改变贫穷、追求幸福生活的稻改历史伟大壮举,让“稻改精神”通过艺术创作在鱼台进一步深入民心、发扬光大。《稻改丰碑》雕塑综合体的立意:铭刻“稻改”壮举,发扬“稻改精神”。《旗帜之丰碑》是雕塑综合体的灵魂。碑体造型运用了水、稻、旗等元素符号,同时将“碑”和提炼后的“旗”浑然一体,既具象又抽象,使形式与内涵完美统一在一个整体上,以表现鱼台人民心中的“旗帜”和“丰碑”。它是“稻改”的丰碑,更是奋斗精神的旗帜!《涝洼之痛》以典型场景和人物形象表现稻改前鱼台曾是十年九涝之地。《奋起之改》以多场景和多组人物表现干群同心、艰苦奋斗、治水种稻、变害为利的历程。《丰收之喜》以场景和两组人物表现稻改后鱼台处处稻谷飘香的丰收景象和人们尽享丰收时欢欣的劳动场景。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之际,回看当年鱼台“稻改”,正是极好地见证了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脱贫致富、造福后代的历史,同今天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一样,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笃定前行!
《唱响中国》
《唱响中国》
《唱响中国》局部
作品名称:唱响中国
作者:孙珊
红色歌曲是珍藏革命记忆的宝库,是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歌。演唱红色歌曲是对革命传统的集体重温,是对红色文化的集体复习。一代代中华儿女听着红歌成长,独具魅力的红歌让我们忆及激情的青春岁月,让我们想起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祖国建设和改革的火红年代。红色的旋律给我们以享受、以力量、以勇气、以情操。作品的创作构思源于学校组织的一场大合唱比赛,师生热情激昂演绎着一首首革命歌曲,让我们在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同时净化了灵魂。《唱响中国》这组雕塑的构图采用群雕的形式,着力表现大合唱宏大的场面,人物上整齐划一的感觉,着色上以红色为主调,自上而下的红色又像是舞台打下的灯光,突出红色主题的同时进一步烘托红歌铿锵有力,催人振奋的气氛。
《共产党员-马耀南》
作品名称:共产党员-马耀南
作者:刘金龙
作品以家乡抗日时期的共产党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为对象,以经典的纪念碑样式塑造抗日将领骑马凯旋的形象。
《英雄伴侣:缪伯英 何孟雄》
作品名称:英雄伴侣缪伯英、何孟雄
作者:曹淑海
作品以英雄夫妻为表现对象,采用钢板分层叠加的技法,以写意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革命伴侣缪伯英﹑何孟雄的光辉形象,他们双双为中国革命献出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部催人泪下的“英雄”恋歌,给后人留下永恒不朽的精神丰碑与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边防军魂》创作中
《边防军魂》
作品名称:边防军魂
作者:陈雅茹、胡斌
戍守边疆的边防战士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祖国,在那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他们的战马也同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守护着主人。作为一名边防军人,他们把守好边防线作为一生最大的使命;作为一匹战马,它们把保护主人替主人分忧当作此生不渝的誓言。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从来就是文艺的神圣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喜迎建党百年华诞”主题创作版块“塑心铸魂”,以对个体、对民族、对国家命运深刻把握的艺术作品,来为人民而设计,为时代而造型,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的新史诗,让今天的人们在心灵的熨帖和精神的滋养中,找到“我们”共同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一起胸怀凌云志,奋进新时代!
(作品征集:蔡青春;文案:封万超、刘阳;版式:王刚;审核:苗登宇、李新、韩文涛、梁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