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我校“‘3C’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在众多学校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点击查看大图)
团队简介
为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精准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以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云边缘计算、5G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机电工程学院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目标,以计算机、通信和控制三大学科为核心,落地制造业领域,通过交叉融合,组建了“3C”(计算机+通信+控制)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教学团队。
“3C”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教学团队现有19名成员,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18人为高级职称,硕士生导师5人,团队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立德树人,注重师德师风建设
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围绕学校养成教育,积极培养齐鲁文化孕育下的“3C”融合技术人才。团队所在学院2019年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团队1名教师获评省级教学名师,1名获评山东省优秀教师、1名获评山东省优秀党员,1人获评济南市优秀教师,12人获得校级师德标兵和最美教师称号,团队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尚德好团队和尚德好课堂称号。
对接产业,开展专业集群发展
经过团队多年努力拼搏,在学院开设了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10个本科专业。团队通过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不断将传统专业优化升级,并大力开展专业集群建设,通过团队努力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年成功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成功获评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
积极进取,教研教改成果丰硕
团队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龙头,深化产教融合,结合行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近五年承担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协同育人项目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建成省级级精品课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出版教材5部,自编实验讲义17份。获山东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自动化学会一、二等奖各1项。团队教师获得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需求牵引,实现科研创新突破
团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了“智能计算及应用、忆阻计算智能电路、智能检测及应用”三大特色方向,并在机床的故障诊断以及忆阻电路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授权专利27项,在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团队在国内首次发布了面向全球学者的刀具全寿命周期开源数据集,为本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刀具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极大推动了国内机械装备PHM技术的理论研究与进展。
担当作为,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团队以服务于山东省“十强”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获批的山东省中德智慧工厂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与电子信息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突破政策瓶颈和体制障碍,拓宽了校、企、行合作领域,成立了校企合作研究所等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同开展横向课题40余项,实现了校企双赢,研究成果获得2019年和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山东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科研成果奖励4项。
另外,团队依托实验教学中心为章丘市退伍军人开展技能培训,每年举行2届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全年开放部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电工电子人员执照理论考试,组织考试2000余人次。
扩宽路径,开拓就业创业新局面
团队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组建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定期开展创业指导讲座和指导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室实践活动、教师科研、学术交流、讲座等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得50余项国家级省级奖励的好成绩,学生自主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1项。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43%,毕业生在浪潮、海信与东软等著名企业就业数量逐年递增,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术专业精,勇于创新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将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担当教书育人使命
以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风貌
为推动学校和社会发展贡献蓬勃力量
/END/
No.1 歌声嘹亮唱响经典红歌 青春激扬献礼建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