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广之声|《青春》

烟台南山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南广之声|《青春》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建党100周年

1921--2021

南广之声|《青春》

一方斗室传一个声音

一片乐土塑一个梦想

让我们用心架起爱的电波

用爱传递生命的光泽

您正在收听的是南广之声|《青春》

经典

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红色文化的激励,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红色文化,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瑰宝。新时代的青年,要感受红色底蕴,品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推荐文章是,李大钊先生的《青春》。

01

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李大钊无时无刻不渴望中国能够摆脱腐朽衰颓而复活更生,再造青春之中华的梦想充溢心中,一腔爱国之情由笔端喷薄而出,他一气呵成写下洋洋万言的《青春》一文,激起无数热血青年满腔救国豪情。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02

初解

李大钊先生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李大钊先生是一代青年的思想领袖和导师,他号召青年乘风破浪,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在李大钊的教育和影响下,毛泽东等一批进步青年开始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后来回忆:“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毛泽东也因此称李大钊为“真正的老师”。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篇著毕于日本的文章,发表在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随后传遍大江南北,对中国旧文化、旧思想、旧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李大钊先生的《青春》将爱国与救国高度统一,指出中国正处于黑暗与黎明之交,鼓励青年为建设蓬勃朝气的国家而奋斗,“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正如李大钊先生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中第一次阐明自己的“青春中华”理想那样,向青年发出奋起自觉的召唤。他指出,中华民族亟须解决的,不是亡与不亡的问题,而是如何再造青春;中国的出路在于摆脱旧传统、旧观念束缚,勇往奋进,急起直追,创造一个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青春中华。“青春”二字在中国革命之初,就是革命的精神象征和情感动力。

这首充满热血豪情的《青春》,在当时黑暗笼罩下的中国,唤醒了无数青年人为国家前途而积极求索的青春斗志。2021年距离《青春》问世已经过去了整整105年,百年筚路蓝缕,百年艰辛求索,一本《共产党宣言》,串联起了革命先辈们永不熄灭的青春理想。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砥砺前行中坚守红色信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百年风雨兼程、艰难跋涉,不改求索初心,不负青春韶华。

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一文中寄语青年,字里行间暗含着“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信仰路标。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去路”的新起点上,我们仰望着英雄们看过的“星空”,将他们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烙印心中、渗入血脉、化为行动。

03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本期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好了,本期的南广之声到这里

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我们下期不见不散,拜拜

END

往期回顾

南广之声|《苦菜花》

南广之声|《风云初记》

南广之声|《乡村第一书记》

烟台 南 山 学 院 党 群 工 作 部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刘玉博 王筱雅

录音:王筱雅 刘玉博

美工:高校

责任编辑:蔡迪

审核:南轩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山东本科院校-烟台南山学院-微高校-院校号-烟台南山学院-南广之声|《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