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团队名称:蒲公英
学院:外国语学院
创建时间:2016年
曾获荣誉:曾获第五届寻找全国百强实践团队优秀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立项团队,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省暑期“三下乡”优秀服务团队、校级卓越服务团队、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山东理工大学第五届“感动校园”学生人物。
座右铭:用青春点燃希望,我们一直在路上。
微风拂动,蒲公英的种子撒向四方。蒲公英社会实践团也是如此,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播撒到山区,播撒到孩子们的心里。
播撒希望
蒲公英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以支教为立足点,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团队成立5年来,始终秉承“在传承中求创新”的理念,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有累计100多名志愿者接力参与蒲公英社会实践团,支教行程3000多公里,授课2688课时,千余名学生受教。
团队负责人田常伟是一名师范生,希望能通过社会实践近距离接触社会,尽自己所能帮助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同样出身农村的他对农村教育再熟悉不过,“虽然农村教育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教育理念仍较为落后。”
有的学校教学设备并不差,但是老师很稀缺,授课班级多、课程数量多……支教工作强度很大。为了“给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东西”,蒲公英实践团贯彻“寓教于乐”的理念,开设了趣味实验、剪纸等课程,通过创新的形式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教室屋顶漏雨,队员们便唱歌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夏日酷暑难耐,有孩子起痱子,队员们便准备了痱子粉、芦荟胶等物品,耐心地为孩子擦拭;村里的孩子较为羞涩,十分内向,队员们便和他们做朋友,让他们逐渐敞开心扉。
在山区的无数个夜晚,队员们都是睡在课桌拼成的床铺上,忍耐着蚊虫入眠。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克服困难,细致地备课打磨、排练模拟,希望呈现给孩子们最好的课堂。第一次举行升国旗仪式,第一次举办文艺汇演……在他们的带领下,往日腼腆羞涩的孩子变得活跃,会主动打招呼、主动表演才艺,他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就这样,实践团像蒲公英一样在偏远的土地上扎根生长。
留住感动
一个又一个假期的坚守,只为“让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5年的感动,也在偏远地区不断回响。
队员们去岱崮镇中心小学支教时,山路崎岖,镇上只有一个车站,一周只发几次车,交通极为不便。但这无法磨灭队员们前行的信念,反而使他们更加坚定了改变山区落后教育现状的决心。
接触孩子的过程并不容易, “他们很讲礼貌,但又有些羞涩。”这是团队对孩子们的第一印象。“让孩子接受我们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需要慢慢地用心感化。”在与孩子们的不断接触中,他们逐渐成为孩子们依靠和信赖的“老师”。“有的孩子犹犹豫豫,装作不经意地走到你旁边,只为说一声‘老师好’。”天真可爱的举动温暖了大家的心。当支教生活即将结束,最后一节课上,孩子们都给队员写了小纸条。“写的纸条还要捂着不给别人看,塞到我手里说回家才能打开。”展开纸条,皱皱巴巴的纸条上是孩子们用拼音、文字和图画表达的纯真的情感,有的还写着家长电话,告诉老师想他就打电话。
支教,是双向的情感交流。在陌生艰苦的环境中,这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为孩子们的未来努力奋斗着,也被孩子们感动着,“孩子们的笑容是我们支教的最大动力。”
奔赴未来
如今,蒲公英实践团走过了德州市武城县巩庄村、四女寺镇蔡东社区,淄博市博山区山头镇,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龙口市七甲镇等多地,多次支教经历使队员们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当老师是一门学问,不仅要教,还要教好,还要保护孩子的安全。”实践团的成员在多次支教中逐渐对老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近两年,蒲公英社会实践团不仅在做支教项目,还向外拓展了红色旅游资源调研、基层干部访谈、口述乡村历史等活动。
疫情没有阻碍蒲公英实践团的支教活动,他们灵活改变支教方式,采用线上教学,通过腾讯课堂等平台继续教授孩子们新知识;在线上带领孩子们参观山东理工大学,在他们心中埋下考大学的种子。“老师,我考上重点高中了!”听到孩子们传来的好消息,队员们由衷地感到欣慰。
寻找全国百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优秀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立项团队、山东省优秀服务团队、山东理工大学卓越服务团队、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这些荣誉无一不是队员们团结一心、扎根基层、无悔奉献青春的见证。
“希望未来团队能走出山东,去甘肃、青海等更艰苦的地方奉献青春。更希望孩子们积极阳光、昂扬向上。”蒲公英社会实践团会尽最大努力将快乐带给每一个支教学校的孩子,唤醒孩子们对未来的美丽梦想。
将种子埋进风里,让它去更远的未来,蒲公英,期待你在春天的盛开。
文案:单志远 罗旭冉 薛 莱 卢 妍
图片:受访者自供
美编:郑子旗
编辑:张俊豪
初审:隋顺航
审核:崔文斐
总审: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