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向深入,选树一批政治信念坚定、师德师风优良、素质能力过硬、育人实效突出、敢于担当作为的高校专职辅导员,引导广大辅导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同开展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活动,并于近日联合发布了入选的10名“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展现了当代高校辅导员的精神风貌与担当作为。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辅导员薛冰光荣当选。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左一)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右一)为获奖高校辅导员颁奖
薛冰
薛冰,女,中共党员,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辅导员,2012年以保资辅导员身份留校工作,曾获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2019年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第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扎根辅导员工作岗位9年,紧扣医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临床思政”新模式,在教学医院中潜移默化开展思政教育。组建Dr.cats医学生合唱团,连续7年指导学生举办专场音乐会。策划主创抗疫“云合唱”宣传教育作品《山大临床医学生致老师书》,听众累计超过50万人次。打造“寻访战疫者,传承医者志”实践育人活动,让抗疫“大思政课”赋能时代医学新人。坚持每周到学生所在的教学医院走一遍、和每名学生见一面,每年在学校和教学医院间往返近万里。以知行合一、言传身教的奋进与担当,引领学生厚植仁心、守护生命,精培仁术、服务人民,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以小环境绘就医教融合大格局,让临床思政见行见效
她克服困难,紧扣医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医院深耕“临床思政”,积极探索带教医生担任本科生临床导师的育人新模式,在病例研讨、文献共读、手术观摩中潜移默化开展思政教育。
用医言医语讲医学教育。对于文科专业毕业的薛冰而言,把握医学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入门课”。为了夯实基本功,她主动向学校申请进驻教学医院开展工作,把办公室搬到了学生的宿舍楼里。她在一年时间里寒暑无休,利用日常工作之余,跟了100余次科室早查房,听了120多堂临床见习课,访谈了200多名一线医生,深入了解学生在教学医院的学习生活。在此基础上,她总结心得体会、提炼经验规律、融合医学特色,撰写了5万余字的《临床医学育人工作指南》,内容涵盖医学生实习规范、住宿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升学就业指导等方方面面,成为带教医生岗前培训的重点资料和日常工作的重要参考,在12家教学医院中推广使用。在此过程中,原本是医学“小白”的她,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医学知识、“行话术语”,不仅和医生、学生沟通起来“毫无压力”,还成了家人朋友中的医学科普“达人”。一名消化内科的带教主任笑说:“薛老师要是再跟我们查上几个月的房,都要学会看胃肠病了。”
聚医院资源育医学青年。医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决定了教学医院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场所,带教医生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力量。虽然教学医院肩负着医教协同发展的责任,但由于医疗本身的快节奏高强度,育人工作常常被弱化甚至边缘化;带教医生常忙于日常医务,对学生身教多、言传少,育人作用发挥不足。为改变这一现状,薛冰在旁观临床实习、旁听临床课程过程中,留心观察并发现了一批带教责任心强、学生好评度高的医生,从邀请他们参加主题班会、学生活动,到说服他们参与学生的临床学习兴趣小组,逐步搭建起师生交流的桥梁。在此基础上,她积极探索带教医生担任本科生临床导师的“临床思政”新模式,并全力争取教学医院的支持。2019年底,以她所带的120名学生为试点,“本科生临床导师制”正式启动,15名专职医生作为省内首批本科生临床导师正式“上岗”。为了确保导师工作效果,她建立“辅·导面对面”制度,每周与每名临床导师见面交流,详细梳理导师与学生的谈话记录、活动记录,深入了解导师工作情况,及时解答师生困惑问题。经过一年探索,试点取得令人惊喜的效果——“临床思政”在病例研讨、文献共读、手术观摩、谈心谈话中落地见效,试点班级学生实习出科考试优秀率同比增长20%,因学业困难导致心理问题的学生比重明显降低。2020年,试点医院主动投入20万元保障经费作为临床导师绩效补贴,积极开启新一轮导师选聘工作并请薛冰为新聘导师作岗前培训。基于前期有益探索,薛冰牵头主持学校教学改革立项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教学医院本科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并将经验做法进一步在其他教学医院推广,去发掘和培养更多投身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大先生”。
以小故事涵育医者仁心大情怀,让大思政课入脑入心
她积极深挖百廿校史的红色资源,整理医学校友红色故事集,引领学生2万人次参观齐鲁医学史馆,形成情景式宣讲的应用范式。策划主创抗疫宣传教育作品《山大临床医学生致老师书》,打造“寻访战疫者,传承医者志”实践育人活动,让抗疫“大思政课”赋能时代医学新人。
用活百廿校史中的红色资源。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亲手缔造了一所又一所社会主义大学,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具体到医学专业,一代又一代先贤校友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守护人民身心健康的接续奋斗中,留下了无数感人事迹——从“红都”名医金茂岳到“红色医生”魏一斋,从八路出身的医学泰斗戚仁铎到投笔从戎做军医的乔柏生,他们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在百年栉风沐雨中代代相传。为深入挖掘学校医学史中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薛冰查阅整理60万余字资料,赴3个地市实地探访,采访了上百名历史见证者,整理14余万字的《医学校友红色故事集》。在此基础上,她以学校医学史展馆为阵地,引领学生2万人次参观,形成情景式宣讲的应用范式;打造“一史三品”育人品牌,以“讲好一段故事”厚植情感、以“重温一份誓言”坚定信念、以“开展一项服务”身体力行,引导学生明大德、感大爱、悟医道、养情怀,在先贤引领下走好新时代医学青年的新征程。
讲好抗疫斗争中的身边故事。2020年2月7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131名医护支援队伍在武汉天河机场相遇,医护人员隔空喊话、加油致敬的场面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网友称为“王炸来了,中国必胜”。而在这支“王炸”队伍中,有许多薛冰和学生们朝夕相处、无比熟悉的临床教师。为了让医护老师这场生动的言传身教在学生心中扎根结果,发挥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薛冰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一封信”寄情明志。“山川会师”当晚,薛冰彻夜未眠,她记录下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想所盼,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歌曲《医学生给老师的一封信》。随后,她组织分布在全国16个省份31个城市的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学唱、录曲、合成、剪辑,以“云合唱”的形式共同唱响了医学生对抗疫前辈的敬意与牵挂。歌曲被@共青团中央官微推出,被山东教育卫视等多家官方媒体转发报道,获得50余万次浏览点赞,入选共青团中央五四青年节“让青春为祖国绽放”网上主题团日活动、山东省抗击疫情主题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面对面”寻访感悟。2020年暑期,薛冰组建“寻访战疫者,传承医者志”学生调研团,深入医院采访了50名曾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并将他们的抗疫故事整理成集。在采访中,齐鲁医院胡昭教授回顾了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54天日夜奋战的经历,并深情讲道:“从成为医学生、医生开始,你的誓言就决定你的一生都要为患者服务,用知识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去救治更多人。”参与采访的学生韩卓在实践日志中写道:“从老师们的讲述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华夏一家亲,什么是‘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医者情怀。今后我们必将谨遵老师的教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长为一名有信念、敢担当的好医生。”寻访活动之后,薛冰组织了“与抗疫英雄面对面”系列活动,通过累计41场次的主题党课、团课讲述寻访故事,分享成果感悟,让抗疫“大思政课”赋能时代医学新人。
“起而行”实践真知。在薛冰的号召鼓励下,她的学生中有14人投身社区抗疫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在社区医院门诊大楼负责测温引导的学生小文讲道:“防护服虽然很薄,但是密闭不透气,穿上以后很闷热。同时,护目镜戴了一会儿,里面很快就聚满水汽,看不清楚了。我仅是工作了5个小时就已经很累了,可想而知在抗疫一线工作的医护老师有多么辛苦。”在家乡**负责消杀测温的学生党员李潘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医学生、一名党员,即使暂时没有能力去疫情最前线,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防止疫情扩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旋律”引领共识。为进一步用好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的宝贵教育资源,薛冰策划开展“全球抗疫下的中国‘答卷’”党员分享会,通过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民族精神等5个专题,向学院3000名学生讲清讲透“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积聚增信明志、力行报国的强大正能量。
以小杠杆撬动医学美育大效应,让人文合唱共振共鸣
医学既是科学教育,更是人文教育。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医生治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救死扶伤既需要医生个人的精湛医术,也需要医疗团队的默契配合,更需要医者仁爱而人的情怀品格。合唱作为一种团队配合的声乐表演艺术,融合情感与共鸣,彰显组织与默契,无疑是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理想载体。为此,薛冰积极探索合唱美育路径,成功碰撞出“医”和“乐”的火花,打造了一支情怀深、歌声美、凝聚力强、影响面广的医学生合唱团。7年来,这支名为Dr.cats的合唱团累计在校内外举办10场主题音乐会、37次受邀演出,成员累计1100余人,听众累计约60万人次,连续11次在校级及以上合唱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其规模、受众、演出频次、演唱水准在全国医学生合唱团中遥遥领先。
2019年4月,山东大学3000师生共同参与“青春,为祖国歌唱”高校网络拉歌活动,薛冰作为活动组织者被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报道,她讲道:“今天的合唱,既是山大师生对伟大祖国七十周年的献礼,也是山大学子一堂生动而难忘的思政课,对于帮助同学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恳切而有力量的话语背后,是坚持合唱育人多年的耕耘与收获。
用坚持陪伴坚持。把分散在12家教学医院的近百名医学生聚到一起排练绝非易事,带领大家筹备一场音乐会更是难上加难。薛冰把每周六晚定为合唱团“雷打不动”的排练时间,并以身作则坚持参加每一次排练。每次排练后,她会详细记录要点,并且请钢伴和声部长录制音频,帮助请假的同学“补课”。合唱团指挥亚杰说:“起初还有同学经常请假,但看到薛老师和大家都这么用心,觉得不来都对不起这个团队。慢慢地,合唱就像实习和做实验一样,成了大家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感受到合唱的乐趣和成就感之后,坚持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在合唱团5年的“老”团员小晖说:“从大二到研二,每周六晚上是我最期待的时间。和好兄弟脱了白大褂满心欢喜地奔向同一个地方、唱喜欢的歌,仿佛所有的忙碌在这一刻都得到释放。”
用共鸣激发共情。薛冰对合唱团的定位非常清晰,“我们不是为唱而唱,也不追求唱出专业水准,而是要通过合唱这样一种最容易产生共鸣的载体,让学生感悟团队合作的魅力,激发护佑生命的共情。”她和学生们一起选题、填词、编曲,在每一首歌、每一场演唱会中融入浓浓的医者情怀。2018年中国医师节,她带着同学们吟唱职业精神——“我用温暖守护生命,让浪花留了痕;我用虔诚守护健康,让繁星点了光”;2019年五四青年节,她带着同学们唱响青春担当——“我们在无硝烟的战场,守护生命与希望,让青春作伴,谱生命乐章”;2020年抗击疫情时,她带着同学们表白抗疫师长——“你用逆行守护生命,为后辈作榜样,昨日的言今日的行,镌刻在我心上”。
用希望荡涤心灵。薛冰认为,医为仁术,乐为良方,一个是身体的救助者,一个是灵魂的治愈师,二者天然就是互补且相通的。因此,她主动带领合唱团走进教学医院,将饱含希望的歌声带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渐渐地,许多医院会主动邀请合唱团去演出,一些医护人员甚至会带着家人来听合唱团的音乐会。听罢合唱团的演唱,一名重症科的护士说:“这些学生的声音干净又治愈,像有魔力,能抚平焦躁的心情。”
用音乐“精准助困”。新疆维吾尔族的同学米尔初入大学时因为语言障碍、人际交往困难而郁闷消沉,无法适应环境,一心想要退学。薛冰通过谈心谈话和细致观察发现,米尔热爱音乐,能歌善舞,还会弹奏多种民族乐器。她劝说并帮助米尔加入合唱团担任乐手。在一次次的排练中,米尔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普通话说的越来越流畅,还主动为曲目编排提出创意,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米尔随之渐渐融入集体环境,重拾了对大学的信心。现在,米尔已经顺利毕业并成功考取了新疆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立志做个好大夫,服务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以小肩膀扛起医往无前大担当,将万里足迹走深走实
薛冰秉承“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理念,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在学生困难时挺身而出,在学生迷茫时温暖扶持,成为他们真正的贴心人、守护者。
她坚持每周到学生所在的12家教学医院分别走一遍、和每名学生见一面,逐渐形成了每天“8+N”的工作时间表——正常的工作时间在办公室集中处理工作事务,一下班就往教学医院赶。她把每一间学生寝室、科室、实验室都“走”成了自己的工作阵地,每年在学校和教学医院之间往返近万里。教学医院的学习生活条件与学校相比不甚理想:宿舍空间较小且缺乏水房、浴室等配套,没有自习和活动空间,食堂物价较高……学生难免有苦闷情绪。但随着薛冰成了他们的辅导员,学生发现,一个又一个变化接踵而至:住宿的楼层里改造出淋浴间,盥洗室里装上了饮水机,值班员办公室配上了微波炉,医院餐厅推出了学生优惠卡,图书馆开放了学生自习角……一桩桩一件件,看似简单,但背后都要需协调医院后勤、财务、工程等多个部门,制定方案、提交报告、反复沟通甚至亲自“监工”,才能最终解决。在过程中也不乏阻力和质疑,但她始终不急不缓,从容坚定地解决着学生的“急难愁盼”。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她把不满两岁的孩子交给家人,大年初二就从老家赶回教学医院,细心安顿好每一名留院学生。她主动协调医务部门,在保障紧张医疗需求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防疫保障,并在学生学习生活区落实更加严格的测温与消杀措施。整个疫情防控吃劲阶段,她始终驻守在教学医院的学生宿舍里,全力守护学生平安,却112天没有见到自己的孩子。
以小徽章镌刻医路同行大印记,让白衣天使行稳致远
她曾获评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2019年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第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育人事迹及多项典型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所带的900余名毕业生中,80%以上本科生读研深造,95%以上研究生成为一线临床医生,每届均有学生赴基层、西部就业服务。
九年守护医路,九年情暖杏林,薛冰陪伴着学生走过最美好的青春,帮助他们成长为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她的学生把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镌刻进她的生命里,化作她坚定前行的力量——
她始终记得,2017年5月,学生小芮在她的陪伴下,志愿为一名白血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受赠患儿和家属向小芮寄来的感谢信中说:“感谢姐姐给了我和全家人希望。是姐姐让我有机会长大,有机会看爸爸妈妈变老,让我有多一点的时间看看这个世界。”
她始终记得,2018年7月,曾经罹患抑郁症、有十几门课程不及格的南非留学生博卡特终于修完课程、拿到毕业证,在回国前,他对薛冰说:“老师,留学很难,学医很难,但有你真好。我会永远记着中国,记着母校,记着你对我的帮助。”
她始终记得,2019年6月,毕业生成浩在办完离校手续之后,站在办公室门口,对着她深深鞠了一躬,这个不善言辞的男生红着眼眶说:“谢谢您,在过去5年里,不管多难,都始终站在我们前面、守在我们身边。”
她始终记得,2020年农历春节前,曾经考研落榜、后在她的鼓励下赴西部基层医院就业的毕业生鹏飞与她联系说:“老师,上个周,我收到了患者送的第一面锦旗。这里的冬天很冷,但我的心是热的。就像您说的,只要不放弃、肯努力,总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她始终记得,2020年9月,已经毕业3年、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学生文晗给她发来了一张婚礼请柬,开心地说:“老师,我和胜男要结婚了!特别想请您帮我们录一段祝福视频,因为您是我整个求学生涯中,最重要的老师。”
她始终记得,2021年3月,在学校举办的“我心中的辅导员”征文活动中,学生小言写道:“其实,她也只是一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小姐姐,也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女儿,也是孩子离不开的妈妈……但她却倾尽一切地照顾着我们这200多个大孩子,用她小小的肩膀给我们扛起了一片天。我们是即将长成的白衣天使,而她,是守护天使的天使。”
学生评价
无比幸运能在学生时代遇见薛老师这样一位可爱可亲可敬的辅导员老师,她一直是我心中的最美辅导员。
——2019届硕士毕业生张冠优
薛老师是我们求学岁月里的引路人,更是陪伴守护我们成长的知心姐姐,她总是精力充沛、热情温暖,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我们也要像她一样,成为一个心怀热爱、眼里有光的人。
——2020届本科毕业生曲瑞泽
其实,她也只是一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小姐姐,也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女儿,也是孩子离不开的妈妈。但她却倾尽一切地照顾着我们这200多个大孩子,用她小小的肩膀给我们扛起了一片天。我们是即将长成的白衣天使,而她,是守护天使的天使。
——2021届本科毕业生王言
山东大学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意见(试行)》《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案》,两个团队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累计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4人、提名奖5人、入围奖1人,获批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4项,2人主持山东省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并获“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称号,3人获评山东省辅导员年度人物;5人在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到今年“最美辅导员”已评选三届,学校先后有两人入选。
素材来源 | 学工部、武装部
文 | 学工宣
图 | 中央电视台
编辑 | 徐康 胡明霄
责任编辑 | 苗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