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2月4日,为进一步完善新文科视野下艺术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提高艺术学综合研究能力和水平,“新起点·新征程——新文科视域下的艺术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举办,活动包含专家讲座、圆桌论坛、成果展示、技能展演等内容,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作为特邀专家出席活动并作主旨演讲。
潘鲁生以“双一流建设与设计学科发展路径”为题,详细阐述了历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变化、高水平本科建设应采取的战略举措,并围绕国家战略需要,提出当前设计学科的发展思路和观点。
首先, 他从总体方案、实施办法、指导意见、成效评价四个方面,深入解读了近年来国家在“双一流建设”方面的战略体系。他强调,过去从“985工程”“211工程”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在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实施方面取得了重要经验和成果,同时也尚存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当前面临从高等教育规模大国走向高等教育质量强国的需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本强国的需要,以及高等教育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匹配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以本为本,一流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是国家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举措。潘鲁生对近年来国家在一流本科专业、课程方面的政策要点进行了解读,并对当前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
面对当前多元化的发展环境,潘鲁生认为,设计教育应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绝大多数民生急需,研究中国现实问题,探索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科生态体系。他结合国家战略导向,提出“为人民而设计”、“为融合创新而设计”、“为乡村而设计”、“为传统工艺振兴而设计”、“为生态文明而设计”五个方面的观点,他强调,设计要回归生活,服务人民,为大多数人的设计;设计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以及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乡村振兴了拓宽设计学科发展平台,要对应乡村振兴规划至2050年的三个阶段目标,校准乡村设计人才的培养定位;传统工艺振兴丰富设计学科发展内涵,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从现代生活中把握需求,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设计有生活基础,有文化根基;全球疫情蔓延再次加深人类社会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可持续发展观反映世界各国对解决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的迫切愿望,设计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关于当前设计学科的构建。潘鲁生认为,西方的“药方”解决不了中国“病根”,树立教育自信,首先要正视问题,回归大学本质职能,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坚持特色办学,构建学科特色。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科,潘鲁生认为,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中国哲学观念推崇的多元一体的和谐论,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文明的建构,离不开学科支撑,我们要在追寻中华文明意识中挖掘学科本质,构建基于中国哲学观念的设计学科生态基础,追求中国特色设计学科的系统观、协同观、生活观和价值观。同时,他强调,新文科语境下的中国特色设计学科生态体系强调以人为本、树立生态理念、突出文化内涵、注重学科交叉,设计学科生态体系应至少包含纯粹设计学、应用设计学、批判设计学三个方面。
潘鲁生介绍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近年来改革探索的路径。学校树立了多元融合、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专产对接、产教融合、艺工融合,推行“设计共创协同育人模式”,实施“卓越设计人才养成计划”。学校坚持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OBE理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四级课程的培养体系,培养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并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设计人才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潘鲁生强调,本科教育是学校的根本,学科、专业、课程是一流本科建设的核心。应以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和专业、课程双万计划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特色设计学科要立足当下,解决中国现实问题,面向未来,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路径。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有设计自信和教育自信,构建中国特色设计学科,培养卓越设计人才。
(供稿:院长办公室,审核:韩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