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李浩)这学期,在山东农业大学,一门叫作“智慧农业学”的课程收获了高人气。“高”不止在人数,更在“呼声”。
该课程面向全校2018级首批公费农科生开设,涵盖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农林经济管理4个专业的128名学生。还有半年时间,他们将走进山东省12个地市基层农技推广站,加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学生:毕业前“预装”智慧农业学“软件”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这门课没有教材、没有固定内容,由来自4个学院的6位老师共同讲授,每位授课教师结合各自科研实践和智慧农业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组织教学内容。
园艺学院果树专家李玲教授是这门课的负责人,主要负责绪论、棚联网、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内容的讲授。谈及开设这门课的初衷,她坦言:“公费农科生的培养要立足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提前量’,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意识跟上现代农业发展。”
讲授“棚联网”内容,李玲结合了挂职时分管科技工作的经历。“这是专为设施农业产业量身定制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种植过程数据化。”她介绍,“通过各类传感器来采集、监测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数据,再将数据汇聚到边缘计算的智能网关设备并上传大数据云平台,挖掘‘环境—作物—管理’的最优关系,实现提质增收、降本增效。”
云平台的数据分析,李玲邀请了信息学院擅长数据分析的张超副教授来讲。给学生打好数据分析基础后,紧接着是“物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由农业大数据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主讲。
公费农科生的培养,实习实践环节必不可少。植保学院病虫害防治专家刘会香教授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她介绍,“我主要围绕智慧植保、智慧森保的概念,讲解技术和方法,并以松材线虫病和果园虫害为案例,讲解智慧植保、智慧森保在农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她将最新科研进展融入一线实践,带学生切身感受企业需要的前沿技术。她告诉记者,“当前疫情形势下,有时学生不能出去参观现场,我们采取远程方式,参观学习在智慧植保技术及产品研发方面做得不错的公司,通过公司人员远程介绍公司运行理念、主要技术及设备产品应用方法,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智慧植保前沿技术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现代农业工作打好基础。”
机电学院智能农机专家王金星教授则把“主战场”安排在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把实验教学、企业应用案例搬进课堂,让学生在可视化、交互式、可共享的远程虚拟测控实验室,“身临其境”操作智慧农机装备。
“高配”的“智慧农业学”课程是山东农业大学对公费农科生培养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作为山东省内首批招收公费农科生的3所高校之一,山东农大高度重视公费农科生的培养,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实施,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需求,量身定制了4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重组重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三农情怀养成,强化实用技能提升,增强人才与现代农业契合度。
学校:交一份订单式培养答卷
记者了解到,2017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在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公费农科生”建议后,连续三年重点调研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问题,多次呼吁扩大公费农科生的政策覆盖面。
令人欣喜的是,到了第二年,山东省就把公费农科生放到了招生计划里。
为加强山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着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01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实施办法》,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重点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急需紧缺专业培养本科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制四年。在校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等特殊的优惠政策。毕业后,学生与定向县域内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签订合同。
2018年至今,山东农业大学已连续四年招收公费农科生,招生人数逐年上涨。“凡热爱‘三农’事业,毕业后志愿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备普通高考报考条件的高中阶段毕业生,均可报考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生。”山东农大招生办负责人介绍。
聚焦公费农科生如何培养,2019年4月,山东农大牵头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了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处、教育厅高教处以及济南、东营、泰安等9个地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共同为提升公费农科生培养质量出谋划策。
研讨会上,山东省果茶技术指导站负责人表示:“公费农科生的培养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市农业发展特点,建议根据不同的地区产业结构来设计一些课程,并提前安排学生到就职岗位实习,让学生尽早了解工作内容,根据岗位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在对公费农科生的培养上,更要增强针对性。各个地市提需求,学校单独制订培养方案,对学生要进行个性化培养,给政府交一份订单式培养答卷。”张宪省说。
未来:加强实践破解农科人才断档难题
与普通农科生相比,公费农科生培养方案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占了很大比例。该校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全科农技推广人才专业素质培养,构建与农技推广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定向培养的目的是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服务,他们不仅要向农民推广相关技术,还要宣讲政策、协调农产品加工、拓宽销售渠道等,这就涉及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农学院团委书记尹昌美告诉记者。
定向培养使学生有了较强的基层服务意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学院公费农科生依照就近原则,在烟台、威海、德州、泰安、日照等多个地区深入农村基层,调查当地疫情期间的春耕生产、农作物销售情况等实际问题,切实了解疫情之下农业生产和发展现状。
学生们还发起“线上科技智农活动”,分头就近联系了当地的种粮大户、农民等,提前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邀请学院教授与他们线上沟通,面对面答疑解惑。
首批公费农科生之一、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学生徐栋在基层农技的工作经历十分丰富。徐栋是山东泰安人,入学前签约就业地在济宁市鱼台县。他告诉记者:“大一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大二在枣庄西王庄旺达现代农业园实习两个月,大三在东营农高区实习三个月,大四下整学期要去鱼台县实习,我做好了准备。”现在大四在读的徐栋,对就业后顺利开展工作充满了信心。
“农业农村发展前途光明,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我和同学们都感到责任重大。”徐栋激动地说,“农村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不仅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实践、深入一线,了解农业政策、农村现状,真正解决农村问题。”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迫切需要‘一懂两爱’的一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在这个方面,农业高校责无旁贷,必须扛起这份使命担当。”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今后山东农大还将继续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学农爱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王静 李浩
审核:张钦龙 陈姣
登高必自
-山东农大新媒体中心出品-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号:sdauxcb
新浪微博:@山东农业大学
投稿信箱:sdaunewmed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