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筷子,串起了中国人关于过年与爱的记忆,承载了中国人数千年的情感,它不仅是一个饮食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象征。
点击观看公益广告《一双筷子》
不要小看一双筷子
这部备受好评、几乎每年过年期间都会被全球华人自发传播的公益片,主创来自全球:创意人之一是前任麦肯光明总经理、现任上海马马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广告四大教父”之一的莫康孙。他祖籍澳门,曾在美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任职,是第一批从海外进入大陆开拓事业的广告人之一。另一位创意者是前麦肯光明创意总监、现马马也合伙人的孙涛。
而陈孟浩导演本人▼,则出生中国台湾,后在加拿大定居,他与妻子孙煜菁,是知名的广告导演和制片人。
虽然团队成员来自全球各地,但筷子始终是每位华人、每天都要使用的工具。在一双筷子里面,寄托了全球华人最深邃的爱意、情感与文化。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着天圆地方;手持筷子,五指需要上中下配合使用,象征着天地人三才;筷子一分为二、却又合二为一,象征着阴阳结合、包容和谐。所以,不要小看一双筷子,它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和象征。”陈导说。
2014年的央视公益广告,最终选择了”筷子“,作为当年的主题。事实上,每年春节,央视都会向社会征集公益广告,希望主题和内容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质和意蕴。除了”筷子“,还曾拍过”门“、”书法“、”中国红“等主题,不过”好像我们拍的筷子特别受欢迎呢。“陈导开玩笑地说。
主题确立后,团队集体构思,很快确立了几个表现内容,包括: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相守、感恩。而他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手法,通过人性、戏剧性的视觉画面去执行和体现。
成员亲身经历改编
据说,为了找到能最好体现主题的画面,400人次的创作团队花了60多天做了大量前期准备,之后奔波8000多公里,选择了八个地方、八个人的不同故事,用30多天才拍摄完成。
其中那段关于“传承”的片段,就是在上海拍摄的。
Frank说:“我们希望片子更真实,更接地气,所以大部分使用业余演员,希望他们在镜头前表现出真实的生活状态,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场景和主题。”
为了拍摄这一段,摄制组提前与妈妈和孩子待在摄影棚里,直到孩子习惯了摄影团队与摄影机。然后,在平时孩子吃午饭的时间,准备了她最喜欢的红烧肉,跟孩子说,要用筷子去吃。可因为孩子还小,筷子使用还不熟练,几次夹肉都没成功,急得她哭了起来,于是妈妈一边耐心地安慰孩子,一边教她用筷子——关于传承的主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了。
”我们每一段主题都是这样拍摄的,很多演员都是在当地找的,这样更自然。当然,在内容上,我们会提前设立一点戏剧性的冲突和矛盾,比如孩子想吃肉却夹不起来,但我们事先也没想到她会急得哭起来。但这样拍出来效果更好了。“
而睦邻的那一段对话,则是制作单位观池CEO张斌的真实经历。
这部《一双筷子》已经播出好几年了
一双筷子
让我们明白
自己是
文化传承的炎黄子孙
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