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院院长 荆月新
法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类权利为己任,因此,法学是权利与秩序之学。西方的法学产生于古代罗马,在中国,法学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法家。法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不同的分工,它研究人类的社会治理实践,也研究人们的权利行使。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自创立之日起,始终致力于打造我国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争创山东省高校法学专业一流水平和国内知名的法学专业品牌,努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人才保障。
今天,我们的学院依然年轻,但是已经成为华东地区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重镇。在美丽的长清湖畔,山东师大法学院期待新一代法律人的加盟,为你们的成长、成功和成才,做好了充分准备!
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法学院始于1994年建立的政治法律学院法律系,是全国师范类院校和山东省高校中较早开办法学本科教育的高校之一。1996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获批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3月独立设置法学院,2012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专业建设项目”,2014年获批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诉讼法学5个二级学位点招收硕士生;面向全国招收法律硕士研究生。现有本科、硕士一体的教学、科研体系,迄今为止,为社会培养20余届优秀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成为师资力量精干、学术思想活跃、社会声誉优良的法学院,是山东省和华东地区重要的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约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与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开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学科专业优势
法学院现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是省属高校中同时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为数不多的法学院代表之一。设立了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山东省司法厅政府立法研究服务基地、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山东省政法干部培训基地、山东省齐鲁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工作站等7个省级科研教学平台,均系山东省首批建设,在齐鲁法治文化、地方立法、环境资源司法理论、诉讼法学、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了特色研究。
师资队伍
法学院近年来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由海内外名师组成的高水平专兼职教研队伍,为我国法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育教学充满活力,学术研究深具潜力。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4人,有海外访学经历的师资19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专职导师16人,兼职导师14人。学院先后有3位教师获评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1人获得“山东省法学法律领军人物”荣誉称号,1人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东岳学者”,有多位教师获评 “(青年)教学能手”“师德标兵”“杰出青年”“十佳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导师” 等荣誉称号。此外,学院还建有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诉讼法学新兴领域研究”创新团队;“法治文化与法治话语比较研究”创新团队、“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研究” 创新团队、“诉讼法学本科教学团队”“法律史学本科教学团队”等科研教学团队获得学校立项建设。
▲ 荆月新同志被推选为首批“全省法学研究领军人物”
▲ 刘娜老师获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教学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承担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9项、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项目10余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0余项;还承担了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等横向课题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主编教材近10部,发表论文百余篇,1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期刊转载;获得省、厅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
人才培养
1.完善人才培养结构,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法学院注重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升,设有一个法学本科专业,下设两个特色方向:法学专业律师方向、法学专业智慧财产法方向。法学本科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是山东省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建设项目支持的重点发展专业。按照“二次选拔、分专业方向、分段培养”的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法律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加强科研创新训练,提升科研创新水平
法学院实施本科生科研班主任制度,为本科班级配置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向本科生普及科研创新知识,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每年参加科创项目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0%。通过科研班主任、科研培育项目计划等措施,学院形成了立体式、交叉式、纵向延伸的科研训练体系。
近年来,学院平均每年有2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被立为国家级或校级项目,2016-2021年共有90个项目成功立项,其中包括37个国家级立项、27个省级立项。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网购捍卫者APP》项目获得省级金奖;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贫困地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研究——以武陵山连片国家级贫困区重庆市黔江区法治扶贫为例》项目荣获省级一等奖,《中国离婚冷静期制度研究——基于山东省内外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项目荣获省级二等奖;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3D 环梦造”工厂》项目获得省级银奖,《网购捍卫者APP》项目获得省级铜奖。
3.重视专业实训教育,强调专业实践能力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除了安排前往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进行专业实践外,学院还开设《模拟法庭》《法律文书》《法律诊所》《实训课程》等,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测谎技术实验室
▲物证技术实验室
学院开展“法律实践攀登计划”,搭建学院人才与高水平赛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平台,积极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近几年,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家级以及省级模拟法庭、法律文书等法律人风采大赛,先后获得了第十九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辩论赛三等奖、2021年首届中国法律外交翻译大赛优秀奖、全国模拟法庭大赛季军、山东省“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决赛二等奖等成绩,大幅度提升了法学实践教育的质量,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环节在人才培养上的相互呼应和补充。
▲科技模拟法庭▲法学智慧教室
4.夯实党团组织根基,表率引领作用显著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用党建工作助力学生培养,积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12月,学院学生党支部被确立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020年,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五好三强过硬党支部标兵、山东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2月,学院团委被评为“五四红旗团委”。2020年9月,学院萃律团校成立,吸纳更多青年团员加入团组织,创立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作风正派、思想上进的生力军。
5.重视全面综合教育,强调综合素质提升
除了专业性的训练以外,学院还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法学院本科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和其他竞赛活动,屡创佳绩。连续多年在“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全国优秀团队”称号,2019年本科生《关于健全大学生参与乡村社会实践机制的提案》获得全国优秀模拟政协提案,2021年本科生《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现状及对策研究》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彰显了法学院学生积极进取、昂扬奋进的学习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国际交流与合作
1.国际化师资:学院30%以上的老师有海外交流经历,先后多位教师赴美国德州圣玛丽大学法学院、休斯敦法律研究中心、加州伯克利大学法学院、纽约福达姆大学法学院、英国爱登堡大学法学院进行高级访学研修,建立了广泛的海外学术联系。
2.国际化课程:邀请奎蒙&格雷厄姆律师事务所律师玛丽莲·费舍尔(Marilyn Fisher)、思克莱德大学道格拉斯·布罗迪(Douglas Broadie)、韩国高丽大学李尚洙老师等国外知名专家开设课程。英文讲座、国际学术会议常态化,让本科生与国际大师零距离接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3.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学院与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等海外院校合作实施双学士学位项目,与美国得克萨斯州圣玛丽大学法学院和英国斯克莱德大学法学院合作实施3+1双学士学位和2+1双硕士学位项目,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现有多名同学通过联合培养项目,获得英国或美国硕士学位。
学院风采
▲学生获得第二届“淮海·玉龙杯”全国高校
模拟法庭大赛季军
▲学生参加第十八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
模拟仲裁庭辩论赛
▲学生团队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
▲学生作品获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
大学组“优秀模拟政协提案”称号
桃李芬芳
王丽,1977级校友,德恒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党委书记、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担任工信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央企、国企、民企等法律顾问。
张伟荣,1982级校友,法学院讲座教授,现为美国辉瑞全球总公司法律事务部高级公司法律顾问、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专利律师。
赵信会,1987级校友,法学院兼职教授,现为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金堂,1987级校友,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现为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山东省法学会融合创新法治研究会会长、山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法学会土地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侯艳芳,1999级校友,后考取山东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博士后,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加良,1999级校友,后考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燕,1999级校友,现为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员,2003年经省委组织部选调进入山东省检察系统,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检察业务专家”,2014年入选“高检院第一批民行部门人才库”,先后荣获济南市十佳女检察官、济南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全省民行优秀办案人等荣誉。
康宁,2005级校友,后考取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中国比较法研究会英国法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
化国宇,2005级校友,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恒,2009级校友,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治前海研究基地研究员,监察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法学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育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职业能力突出、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职业伦理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基础型法治人才。
宪法学、民法总论、商法总论、知识产权法、刑法总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经济法学、环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法律伦理学等。
一是注重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依托“法律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着力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二是着重服务于地方法治发展需要;三是依托“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服务于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四是重视海外联合办学,与英国、美国合作高校开展“3+1”联合培养计划。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继续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深造,也能够胜任国家和地方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法学教育等法律职业。
2018级 赵汉清(保送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四年时光寒来暑往,法院一路伴我成长。在山师法学院的时光,我收获了课业知识,也提升了法学素养;培养了钻研的习惯,也练就了坚强的心智。在这里,我体悟到了天地书声的深夜灯火,创业基地的灵光乍现,明德楼旁的郎朗书声,明心湖畔的欢声笑语。我历练着,蜕变着,努力让自己在法苑的时光充实而美好。感谢山师法学院,给我了一个成长的机会与展现的舞台,是您激发了我潜在的能量,让我树立起一个个前进的目标,鼓励与鞭策着我一步步前行。如果你也有一个历练与蜕变的法学梦,不妨加入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大家庭,相信经过四年的洗礼与成长,你也终将成为自己梦想的模样!
2018级 许淑媛(保送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攻读法学硕士研究生):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行至尾声。从刚踏入大学时的不安与迷茫,到现在即将步入研究生生活的从容与坦然,这无不得益于学院对我的陪伴与培养。回首过去,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工作不断充实着我的大学生活。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也会为保研而焦灼、为科研压力而焦虑、为考试失利而难过,也曾一度想过放弃,但庆幸的是,老师、师哥师姐和伙伴们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鼓励着我。师弟师妹们,如果你们也热爱法学,欢迎报考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在这里司法独立的光芒在课本知识中熠熠生辉,模拟法庭里正义之声振聋发聩,相信四年的学习与生活,会让你在碰撞中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
3+3模式:不提科目要求。
3+1+2模式:首选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不提科目要求。
最终招生专业及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教育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经济学院
END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到任何平台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微信号:sdnuzb)
编辑:曲丛琳
初审:徐舒欣
终审: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