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播电视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前沿的智能传播逻辑思维,全力打造理论实践与创新探索并重的全媒体广播电视复合型人才。 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后将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2
本专业系“新文科”改革背景下,曲阜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培育特色文科专业。
3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体系包含主干课程、核心课程、模块化课程群等。
主干课程为《新闻传播学》。
核心课程理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摄影》《中外新闻史》《中外广播电视史》《新媒体导论》《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电视纪实节目编导基础》《媒介伦理与法规》等。
核心实践课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报道》《新闻摄影》《电视导播》《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电视照明》《播音与主持》《纪录片创作实训》等。
4
已形成本硕联合培养机制,拥有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学位点。
通过复合型培养模式,将人才进行适宜性分流机制,形成理论人才、实践人才、复合人才三种培养机制。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培养。同时完善课程思政课、读书课、“金课”建设的具体方案,重构以课程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倡导教授讲授专业导引课、专业基础课和学科前沿课,对标传媒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方法训练,使得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品质。
5
拥有省级“儒学影视创作与传播创新”教学团队,校级“全媒体传播前沿”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推动专业建设的内容。
从专业设立之初,以16+4(16周课堂教学+4周实践教学)或15+5(15周课堂教学+5周实践教学)等课程改革模式,探索实践教学改革路径,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把融媒体思维与“新文科”理念进一步落实在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之中。
6
“
本专业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已获批立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一项,校级三项。累计发表教研型论文30余篇。省级精品课程两项,多位老师教学成果收录到国家或省级教学案例库。
”
7
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育机制,优化实践教育体系,加强传媒实验中心、实习基地、实践平台的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完善实验教育条件;实验室课外对学生开放,加强设备管理和流转速度;将实践课程和专业竞赛结合起来,要求专业实践作业向作品转化;实验实践类课程使用过程性评价、作品评价、实操考试、比赛评价等方式进行;从严要求实习(实训)、课程作业、学年作品、毕业作品等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聚焦“中国故事影视传播”,开展“讲好中国故事”影视创作、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实践与研讨;搭建国际影视交流平台,促进国际资源共享,开展国际化的影视教育;聘请外籍教师,承担专业教学和学生指导工作;积极参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活动。邀请国际专家来校讲座、交流;每年选派优秀学生代表赴海外学习或线上学习与交流。
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着力推进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强化地方“全媒体”建设,尤其是“儒学影视”文化传播及交流意识,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儒学影视”文化资源,儒学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媒介形式及内容生产。增强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和能力。
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接洽协调,为他们提供专业、高效的传媒培训、宣传片制作、微电影创作、新媒体运营等服务;与省市电视台的部分节目开展联合制作,并承担节目的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工作;在县级电视台开展顶岗实习工作;提升本专业影响力,盘活各种社会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
8
1.各级广播电视部门。毕业生可就职于中央、省、市、县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从事电视新闻采编、电视节目摄录编等方面的工作。
2.政府及事业单位新闻宣传相关部门。毕业生可就职于政府及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新闻宣传相关部门,从事各种视频的策划、摄制、编辑与传播工作。
3.网络与新媒体平台。网络与新媒体平台是该专业毕业生可供选择就业的新目标,也是对该专业需求量较大的就业方向。
4.自主创业。各行各业对各种类型视频的重视使得视频领域的自主创业成为年轻人青睐的就业方向之一。
5.继续深造。每年包括传媒专业的研究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升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成为该专业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