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肺毒?
依据中医学对毒的认识,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毒”而言,“毒”即为邪。因为中医认为疾病是正邪交争产生的结果,正气与邪气是相对的,无邪就无所谓疾病,邪是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狭义之“毒”,是指外感或内伤之邪影响机体脏腑功能,致使机体气血津液失调而产生的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如粪毒、尿毒、痰毒、瘀毒、糖毒等。故肺毒系指外感或内伤之邪,毒害部位在肺,影响肺的生理功能,致使肺脏气血津液失调而产生的客观存在的有毒害物质。肺毒包括痰毒和瘀毒。
二、肺毒的形成
1.六淫
六淫邪气暴盛,或祛邪不当,进一步影响肺的宣降等生理功能,致使肺脏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有毒害物质,此乃肺毒也。
2.内伤
肺毒的产生不外乎外感内伤,内伤致病多由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而成。痰瘀毒痹阻肺络,是内伤犯肺的最终结果。
3.吸烟
烟草性温,有毒。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润恶燥。烟乃火品,其气酷烈,性灼热,善耗气伤津,生风劫血。吸烟日久,肺液被劫,炼液成痰,痰聚瘀滞,毒邪蓄积,肺气受伤,肺阴耗损,最终导致痰瘀热毒互结,错杂为患。
4.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与肺病的关系尤为密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有毒气体和粉尘。
三、病性特点
毒蕴于肺,其寒热性质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变的,是内外合因的结果。但肺毒以热象居多,不仅与感邪性质有关,还与其肺脏本身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肺处阳位,为阳中之少阴,另肺主一身之气,以气为本,且气属阳,从肺脏自身生理功能来看,肺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火为阳之征兆,故即使肺脏感受阴邪,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易从化为热象。
肺病早期,往往以痰毒为主,或者痰瘀并见,随着疾病的迁延,痰瘀毒相互转化,终致痰瘀毒胶着,正虚毒盛,脏腑功能逐渐衰败。
四、致病特点
1.伏藏性
先天禀赋不足,肺脏虚损,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不立即发病,邪蓄为毒,肺毒伏藏,在一定程度上量变累加直至发病。肺毒致病,其伏藏期症状是隐匿的,难以察觉的,至于是否发病,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肺毒的伏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肺毒致病的难治性、顽固性。
2.依附性
无论外感还是内伤伤及于肺,所伤者无非气血津液,其最终结果可表达为耗气伤津,津聚为痰,血滞为瘀,毒依附于痰,依附于瘀,形成痰毒、瘀毒。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因毒依附,毒又具有伏藏性,故痰瘀毒致病多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痰瘀不除,肺毒不尽。
3.从化性
肺毒的从化性是指肺毒具有以体质学说为根据发生变化的性质。在毒邪致病正邪相争的过程中,如素体阳盛者,则毒多呈热象,疾病多向阳热实证演变;素体阴盛者,则毒多呈寒象,疾病多向寒实或虚寒等证演变。
4.正损性
肺毒致病的正损性主要表现为肺气虚,以及疾病后期累及于脾、肾、心的正常生理功能。
5.顽恶性
肺毒致病的顽恶性主要表现为在临床上疾病反复发作,或时发时止,难以根治。肺毒致病的顽恶性是毒邪致病的最终体现。
点击链接可阅读“张伟中医大讲堂”文章:
浅议肺毒理论
来源|“张伟中医大讲堂”公众号
技术|车新振
责编|卢立飞
编审|刘明
投稿邮箱|sdzyy1958@163.com
爱山中医,点一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