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热的夏季,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这就是“心理中暑”,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心理中暑”的原因是什么呢?
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除了气温的变化以外,“心理中暑”还与人的出汗多少、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因为天热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造成“心理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因此,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养生之道。“心理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比如调整起居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有利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何预防“心理中暑”?
防止“心理中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从生理角度进行物理降温。具体包括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在最炎热时外出,不要在封闭空间呆得过久,通过空调等降低室温,尽量增加休息时间,多吃清火的食物、多喝清火饮料,少喝酒,特别是烈酒,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滥服补药,都对舒缓情绪有益。
二是心理降温,主要通过放松心情,让心态静下来。心理降温通过自行调整作息和心态来实现,越是天热,人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轻松的音乐,想象树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爽的画面,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以降低心理热度。只要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就可以忘却夏日的酷暑。
来源|学生工作处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图片|网络
技术|冯瀚文
责编|卢立飞
编审|刘明
投稿邮箱|sdzyy1958@163.com
爱山中医,点一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