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院风采|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刊登:中医“红线”牵起千里鲁渝帮扶情

山东中医药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附院风采|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刊登:中医“红线”牵起千里鲁渝帮扶情

山东中医药大学

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在中医药扶贫战线上,山东与重庆开展健康扶贫协作,心手相连开启了一场横贯东西、跨越千里的中医药扶贫故事。

山东中医药大学

“月亮又圆了。”

今年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本军第二次在离家2000多公里的重庆度过中秋节。去年7月,他响应国家鲁渝扶贫协作的号召,主动参与到首批对口支援重庆的健康扶贫工作中。

今年7月,王本军结束了在重庆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但不久前,他向组织递交了延期申请。这意味着,他还将继续在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进行帮扶。这个山东汉子已经把重庆当成了第二个家。

与王本军一样在外地过节的,还有许多在山东进行培训的重庆中医。他们按照《重庆市中医药“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来到山东各个中医院,学理论、学技术、提升中医药知识水平。

一轮月亮,见证了鲁渝两地健康扶贫的佳话。两个千里之隔、山海相望的省份,由鲁渝健康扶贫协作的“红线”紧紧联系在一起。

山东中医药大学

送来健康,留下医术山东“蒲公英”落重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与重庆市结缘,是从2010年开始的。

2010年,两地签订了《鲁渝卫生与健康扶贫协作框架协议》。2018年5月,双方又签订了《鲁渝卫生与健康扶贫协作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自此,山东省14个城市与重庆市14个贫困区县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山东46家省市级医院与重庆14个贫困区县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山东14个市辖县级医院与重庆50余个乡镇卫生院结成协作对子。

为提升重庆贫困区县的医疗技术水平,山东省先后派出360余名医疗专家在重庆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他们在做好诊疗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医院医疗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带教能力强等优势,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临床骨干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贡献才智。

从那时起,像王本军这样的山东中医,就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散在重庆14个贫困区县的各个角落。他们带来了理念,带来了技术,也将中医药服务带到了百姓身边。

这群山东“蒲公英”,为了尽快在重庆扎下根,克服了许多困难。

刚到重庆时,由于饮食不习惯,再加上对气候的不适应,刚来一周的王本军就患上了感冒,发烧到39℃,还诱发了心脏早搏。但他迎难而上,坚定地在重庆扎下根来。

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冷军也深有体会。

刚到重庆坐诊的第一天,冷军就被“方言关”难倒了。在重庆市丰都县妇幼保健院的坐诊经历让她发现,不学会重庆的方言,就难以与患者沟通。

为了尽快学会方言,她准备了一本笔记本,遇到听不懂的词汇就向重庆的医生请教,在日常生活中也随时打开本子记录下那些难懂的词汇。很快,她就能顺利地与患者沟通了。

在重庆市丰都县仙女湖镇卫生院,来自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的主治医师窦永行也克服了对于饮食习惯的不适应,运用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当地群众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现在,他与当地患者都成了朋友。

“窦医生来了以后,我好几年的腰痛都治好了!”仙女湖镇村民韩桂芬提起这位山东中医就赞不绝口。

“医生、护士、资金、技术,缺什么补什么,切实保障当地医疗技术水平全面发展。”从山东省卫健委来到重庆市卫健委挂职的健康促进处副处长陈高潮介绍,按照“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的原则,自鲁渝健康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山东在先期选派160名医疗人才支医的基础上,又先后选派省属及14市三级医疗机构的20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3至6个月的支医工作,共传授新技术100余项,开展新诊疗项目70余个,累计投资8075万元,填补当地多项医疗空白。

“这群山东‘蒲公英’架起了鲁渝两地中医沟通的桥梁。”他说。

山东中医药大学

提升能力,带回经验

重庆“小辣椒”赴山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

除了将山东的中医技术和人才引入重庆,培养本土医疗人才对重庆中医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用5年左右的时间,选拔培养100名中医药领军人才,培训100名中医药高级管理人才,培养1000名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完成1万名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培训。”这是《重庆市中医药“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

2018年,重庆选派100名骨干人才赴山东开展为期1个月的脱产培训,并遴选500名指导教师,通过师承模式进行培养。

这群有着山城火辣性格的重庆“小辣椒”将学习中医的热情燃烧到了山东。

从2005年就进入丰都县中医院神经内科工作的陈悦等到了这个赴山东学习培训的机会。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她拜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新成为师。“这次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的中医基础理论,我在临床实践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她说。

除了远赴山东培训的中医,还有不少基层中医通过这一工程提升了自己的医术。

重庆市万州区李河镇卫生院的中医张春雷就是其中一员。依托这一人才工程,他获得了参加培训、拜师学习的机会。毕业于针灸推拿专业的张春雷深知自己在用药开方经验上的不足。他利用周末时间,跟随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老中医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与张春雷一样,重庆各个乡镇的医生和村医都获得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的机会。重庆离“全市所有村医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全覆盖,实现每个村卫生室都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为媒,山海相依

东西携手助力健康扶贫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几年时间改变了什么?

只要看看重庆基层中医药的发展,就不难感受到鲁渝健康扶贫给重庆带来的变化。山东中医药大学

在半年时间里,冷军帮助丰都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了中医门诊,将该院的中医药服务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并通过该院的“妇孺国医堂”建设项目,使该院的中医服务在半年内实现了从零散到正规、从小到大的嬗变。她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整合,针对医院分科较细、科室相对独立特点筛选确定中医适用技术,把与之相适应、疗效可靠、操作简便的中医适宜技术整合到各科室,从而实现了“中医全覆盖”。

在万州区中医院,王本军对口支援肛肠科以来,肛肠科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业务量持续增长。同2018年相比,肛肠科住院人次增长约180%、门诊人次增长35%、手术台次增长约160%、中药饮片占比增长32%,业务收入增长超过150%,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李河镇卫生院,通过中医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苏醒并站起来的植物人王承全为张春雷送来了感谢信。中医药的疗效逐渐在重庆基层百姓心中生了根、发了芽。如今,张春雷的中医诊室里,来接受针灸、拔罐等治疗的群众都会排起长龙。

这些可喜的变化,见证着重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也表明重庆本土的中医人才开始逐步成长起来。

2000多公里的距离有多远?从山东海滨到重庆山区,以中医为媒结缘的鲁渝两地,将“让贫困百姓看得起病”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段距离因为共同的志向而不再遥远。

未来,这个跨越2000多公里的中医药扶贫故事,还将在两地中医人的奋斗中继续书写……

本文刊登于10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E N D—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技术|李炳江

责编|孙艺真

编审|杜晓林

投稿邮箱|sdzyy1958@163.com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爱山中医,点一个“在看”

山东中医药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山东本科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风采|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刊登:中医“红线”牵起千里鲁渝帮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