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美德,展现我省医疗卫生战线行业风采,树立尊医重卫社会风尚,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伙伴医生联合主办的“敬佑生命·荣耀医者”2019公益活动(山东)年度盛典暨颁奖仪式在济南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山东省副省长于杰、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艺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钟永诚出席活动。我校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与视光医学院共有十位优秀医生荣获“荣耀医者”荣誉称号。
生命之尊奖—尚德俊教授
个人简介:
1932年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95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56年被选派参加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59年获卫生部奖状和金质奖章;1978年被授予全国医学科研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授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2014年被授予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
尚德俊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60年。历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省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等。出版的主要学术专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省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很高。在学习和继承著名外科专家张瑞丰、李廷来临床治疗的经验外,探索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病串证,同病异治新思路新理念,如饥似渴地搜集有关治疗脉管炎的文献资料。1964年开始,他研制出了四虫丸、活血通脉片、通脉安等有效制剂。1965年,在南京召开的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研究工作会议上,尚德俊宣读了《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0例临床观察》,受到了著名周围血管疾病外科学家王嘉桔教授的高度评价。
他创立和发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研制和创用四虫丸等系列药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显著,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国家一级成果奖。
专科精英奖—徐展望教授
个人简介:
1960年生,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骨科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兼任脊柱骨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带头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五级中医师承教育项目第三批指导老师,2019年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山东名中医药专家。
从医37年,主要开展中医伤科疾患及脊柱疾病的中西医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运用中医药整体疗法与手术相结合治疗脊柱脊髓损伤,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感染及肿瘤;运用中医活血通络、解痉止痛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用中医正骨固定技术,对四肢骨关节损伤进行复位固定,经验丰富,尤其对踝关节骨折脱位整复有独特方法。
发展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提出Wnt/β-catenin管理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失衡是髓枯骨痿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的假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先后获得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及参与其他省级课题6项。首位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其他省科技进步奖2项,厅局级科技奖励4项。完成全国精编教材、规划教材5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2部,填补了山东省骨科高等级教材编写的主编空白。发表论文60余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l收录10余篇。已培养博士10余名,硕士60余名。
中华医药贡献奖—齐向华
个人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基于系统辨证脉学的系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研发”负责人;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齐向华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齐向华潜心研究传统医学理论,重构并深度发展了脉诊技术——形成“系统辨证脉学”;提出“疾病过程论”的疾病本质认识;构建了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形与神俱”系列临床识别和调治等理论和实践。对“以针调脉”“上守神”“上守机”“缪刺”等传统理论建立起临床实操路径。
2012年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及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扁鹊脉学文化传承人”,因“思虑过度状态失眠症中医体质及个性与睡眠紊乱相关性研究”获得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思虑过度状态辨证析要》获得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年《辨证脉学》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成果类)三等奖,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优秀会员”荣誉称号;2016年“脉象特色临床教学系统”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首届梦之路杯医学仿真实验作品大赛优秀成果奖,成熟作品二等奖
科普影响力奖—陈宪海教授
个人简介:
1964年生,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陈宪海多次被评为优秀临床教师,并入选临床学院“最受学生喜爱的十大优秀导师”。2003年,在非典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2008年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医疗救援,再次荣立三等功,并被农工党中央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农工党员”称号;2010年,中共山东省委、省文明办、省高校工委、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等部门授予“全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称号;201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荣获“山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学科带头人”称号。 主要从事中医肺系疾病病因学、证候学、防治学研究,临床经验丰富。曾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课题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1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普论文40余篇,主编科普著作6部,接受新华网、大众网、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采访20余次。 社会兼职:中国农工民主党山东中医药大学基层委员会委员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支部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首届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与宣传专业委员会发起人及首任主任委员,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等。
专科精英奖—迟莉丽教授
个人简介:
1962年生,1988年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现任脾胃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及工作室负责人,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荣获“抗震救灾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中国农工民主党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消化心身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迟莉丽从事消化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30年,临证坚持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从调理脾胃入手,采用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理、法、方、药,擅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顽固性便秘、胆石症、消化系统肿瘤、各种肝炎、肝硬化及急慢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急危重症的诊治。尤其在炎症性肠病(IBD)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中西医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基于“虚瘀毒”理论主张三期论治:发作期清热解毒、行气凉血;恢复期健脾化湿、调气行血;稳定期健脾补肾、养血活血。主张中西医并治,内外合治,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编《脾胃病新治》等学术著作3部。山东省自然基金课题“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NF-KB、TLR-4表达与其损伤关系及中药复方干预的研究”获2017年“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青年创新奖—孙振高教授
个人简介:
1977年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专业,2003年参加工作,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医师。是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被评为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标兵,山东省五级师承连方教授学术继承人,首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年名中医,入选医院“卓越人才”。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围绝经期管理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
孙振高在科研上,创新性地揭示“肾主生殖”理论的科学内涵,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主编著作2部,副主编著作2部。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第一位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1项,第一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第一位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第一位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委项目1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项。第一位获得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一位获得山东省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第二位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位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位获得全国妇幼健康协会科技一等奖1项。
人文情怀奖—盛英丽
个人简介:
1972年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1991年参加工作。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护师。2019年5月12日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十佳人文护士”称号。
盛英丽在2017—2018年被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实习教学优秀管理人员。2018年9月获“山东省首届社区护理暨健康教育专委会演讲比赛”优秀奖。在2019年8月获“山东省第二届社区护理暨健康教育专委会演讲比赛”优秀奖。
2016年1月“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理论创新研究”荣获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2016年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2018年参与在基于“热毒”理论探讨黄连解毒汤调控TLR4防治脓毒症心肌损伤作用机制课题中第三名。
2017年11月参与基于“脾虚毒损胃络”理论的健脾消毒饮调控IL-61STAT3信号通路干预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在2019年6月在出版的临床中医护理三基训练手册中担任副主编。2018年10月聘请为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联盟山东省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聘请为红十字会志愿者。在2019年8月聘请为山东省护理学会第二届社区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药贡献奖—贾红玲教授
个人简介:
1969年生,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专业,1991年参加工作。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济南市市中区第五批“市中英才”。
擅长运用针灸、脐疗法和刺血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头痛、失眠、中风偏瘫、面瘫、截瘫、遗尿、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痛经、月经不调、小儿遗尿、小儿腹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以及针灸美容、亚健康调整等。应用“快针”“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各种痛证,止痛快、疗效巩固。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2项,省中管局课题2项,完成科研8项,主编知名论著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
人文情怀奖—毕宏生教授
个人简介: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专家顾问,“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美国路易斯威尔大学客座教授,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眼科研究所所长、眼科与视光医学院院长。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7年,在精准和复杂性白内障、视光及近视防控、采用眼显微外科手术解决复杂疑难性眼病、中西医结合眼病的临床及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全国防盲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及白内障学组副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眼视光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眼视光协会会长、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视力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医眼科学》《实用近视眼学》等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专著主编或副主编,《中华眼科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眼科》《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眼科权威杂志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
科普影响力奖—孙伟博士
个人简介:
主治医师,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分会副主委,美国视觉训练学会会员,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IAOA)会员。擅长诊治青少年儿童近视、斜视、弱视等各种眼视光疾病,尤其擅长综合验光仪规范验光、青少年儿童近视控制、双眼视功能异常的诊断、视觉训练、弱视训练和低视力矫治、斜视的非手术治疗等。
来源|融媒体中心
技术|李政
责编|孙艺真
编审|杜晓林
投稿邮箱|sdzyy1958@163.com
爱山中医,点一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