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民的艺术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两年来,在文艺界产生了重要深刻的影响:极大深化了我们对民间文艺的自觉和自信,更加坚定了民间文艺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的工作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民间文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血脉联系,为我们指明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民间文艺发展道路。讲话精神是引领性的、方向性的,也是基础的、核心的,是在当代的文化现实中,对民间文艺发展做出了深刻定位、规律剖析和方法指导,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2016年10月10日,中宣部在京召开繁荣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尊重人民的艺术,民间文艺创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创作主题,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文化的特性在于日用而不觉,须臾不可离,存在于一个个生动的氛围和情景中。可以说,民间文艺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民间文艺之乡”建设、“我们的节日”等民间文艺活动、“中国梦”主题的民间文艺形式,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发挥着理解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当代主流价值的积极作用。
以农民画创作为例,过去一段时期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乡土生活变迁带来创作内容及体验改变等,面临一定变化甚至发展瓶颈。但考察近两年农民画创作发展可以看到,随着中国梦主题的创作引领,以及对乡愁的眷恋、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乡土文化价值和乡村文明的重视,成为农民画创作的重要推动力,形成了农民画创作、比赛、展览、交流的一个新的高潮。对于展现发展中的乡村文明风貌,尊重、保护和发展农民美术的创作活力,丰富充实民族民间美术体系,发挥了深层的互动建构作用。
浙江普陀渔民画发展中心的渔民画作者在绘制作品
贵州省麻江县铜鼓村农民画 《斗牛》 赵元桥
当前,我们还要进一步开展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民间文艺活动,进一步把握传统节日、民族艺术、民间工艺、礼仪民俗作为中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民间文艺活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发挥“美教化、厚人伦、移风俗”的特殊作用,通过群众文化生活积淀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文明的深厚力量,使民间文艺成为“中国梦”的情感纽带和生动载体。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组调研日照农民画的创作情况
二、突出民众主角,努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民艺传承与创作的主角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践行讲话精神,在进一步把握民间文艺的民间属性基础上,一系列基层文艺工作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向人民学习,为人民创作,以源远流长的民艺和民俗活动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很多工作和活动开展起来更接地气、聚人气,主心骨更突出了。
壤塘“壤巴拉节”藏戏表演
以“我们的节日”活动为例,在我们民族节日体系里,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发掘优秀民俗,发展特色民艺,丰富乡村、城镇社区的民间文艺展演活动,进一步恢复和充实传统民俗与民艺内容,使人民群众作为真正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传承了对于自然节律、物候变化的生命体验、审美意识和团圆亲和的伦理观念,对弘扬美好的节日主题和文化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民协会主办的“中秋文化节”系列活动-傩舞展演
当前,我们还要强基固本,使人民成为民间文艺的主角,梳理和保护好地方特色民间文艺的群众基础,做细做精基层文化活动,使**有舞台、有热情、有传承、有创造,唱响民歌,创作民艺,传颂优秀的民间故事,把一度边缘化的民艺拉回民间舞台的中央,不断丰富城镇社区和广大乡村的民间文化生活。要悉心把握民间文艺的需求,汲取民间的文艺营养,加强有乡土基础、有生命活力、有文脉传承的民间文艺创作,夯实民间文艺的生活基础,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生活。
中国民协专家团到湛江考察年例节俗 图为“醒狮表演”
三、突出生活主体,不断探寻传统民艺与当代生活的衔接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民间文艺是生活的艺术,我们保护和发展民间文艺,不仅要进行民间文艺的田野调查、科学研究、理论阐释、文化遗产式地保护,还要努力发掘它与当代生活的现实联系,避免将传统民间艺术从生活中分解出来,要在生活中实现共生发展。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手艺农村展吸引青少年学习民间技艺的兴趣
小朋友们在认真学习编织蝴蝶结
近年来,通过推动地方特色文艺在农村和城乡社区扎根,开展传习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和民间文艺样式因地制宜实施传承计划,民间文艺作为社会、社区和民众良好互动的纽带,作为公共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当前向传承人学习以及传承人面向社会公众和学校师生传习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不少中小学建立了地方特色文艺进校园、进课堂的教学机制,社会各界对民间文艺、乡土文化的自觉度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的新生代基础得到培育和巩固。同时,在民间文艺创作中,扎根生活的自觉度也不断提升,近来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正是在理解民族文艺独特的审美传统、尊重和遵循民族审美标准、关注本民族的读者和观众的基础上,在中华民族的审美体系里建构的当代的文艺作品,也是真正在植根优秀传统、深入关注国际前沿、重视彼此砥砺的过程中创作凝聚的属于中国传统的文艺精神。
当前,我们还要在扎根生活上下功夫,延续传统文脉,吸取生活养料,发展有当代精神、服务当代生活的民间文艺,在日常生活里复兴民间文艺的生命力。
四、顺应时代主流,积极探索民间文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促使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探索如何赋予传统民艺新的时代内涵、如何充分激活激活民间文艺的当代价值、以及如何处理好保护、传承、创新与衍生的关系,把民间文艺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发展优势。不少工作正在深化开展,有望结出当代的民间文艺硕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剪纸技艺培训班课堂
从调研情况看,民间文艺资源转化发展得好,往往村民安居乐业,能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比如山东临沂郯城红花乡承传祖辈编织工艺,形成了 “中国结”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不少村子的堂前屋后,大家做着手艺活儿,话着家常事,看着孩子,养着家禽,其乐融融,是一种新乡土社会的田园生活景观。像这样创新发展民间工艺,提高了当地农民的致富能力,使一些农民工返乡有了职业、有了作坊,有了家庭的团聚、有了家乡的归属感,生产生活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提高了农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新乡土社会的精神内涵。
山东临沂红花乡发展民间编结工艺“中国结”让老区农民增收致富
当前,还要进一步激发活力,全面推进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分析处理好保护、传承与创新、衍生的内在关系,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濒危传统民艺的活化与发展,做好文化生态基础研究,制定保护与传承措施,保护和丰富中华传统民艺存量,续存民艺母本,保持民艺多样性;另一方面,对于发展基础比较好、具有较好的传承与生产基础,并有望拓宽发展空间的传统民艺,要进一步丰富题材和品种,提升设计与转化水平,提高对城乡创业就业的促进作用,促进传统民艺在当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保护上,突出原汁原味,续存文化根脉;在传承上,兼顾个体与集体,全面构建传承体系;在创新上,扎根当代生活,重塑民艺活力;在衍生上,积极探索跨界融合的多元发展路径。
中国民协授予日照“中国黑陶文化之乡”称号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着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从国民乡愁、工匠精神等文化内涵层面统揽城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为民间文艺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对民间文艺工作的基础、方向、内涵和路径都做出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和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扎实践行,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发展民间文艺,尊重人民的艺术,踏踏实实履行好延续文化血脉、守护精神家园的历史使命。
铜鼓农民画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