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新枝,沮水清沦,2017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城黄帝陵举行。千流同源,万脉归宗,来自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代表,以及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陕西省各界的代表,齐聚黄帝陵祭祀大殿前,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巍巍桥山,泱泱沮水,庄严肃穆中有幸代表中国文联向黄帝陵敬献花篮。
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曲凤宏,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人民团体敬献花篮
清明谒陵扫墓、祭祀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清明公祭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事,有着悠久的历史,报本返始,慎终追远,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纽带,是具有广泛影响和强烈感召力的民族盛典。长期以来,一批批中华儿女、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远万里,奔赴桥山,共祭黄帝陵。
今年的公祭活动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通过阐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赓续中华文明之“脉”,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公祭典礼有击鼓鸣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乐舞告祭等九项环节,其中乐舞告祭,由序礼和乐祭、云祭、龙祭三个主题段落串联组成,在彰显传统与时尚的当代祭礼样态的同时,表达中华儿女对始祖慎终追远,高山仰止之情。
黄帝文化是五千年民族血脉的起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线之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黄帝公祭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筑梦、铸魂的民族盛典,具有祭祀沟通天人、传承文明、延续血脉的根本意义 追古怀远,知死乐生,不仅是对个体情感记忆的深切回味,也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刻体察。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阐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强调“中华文明经历5000多年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通过黄帝公祭盛典,我们重溯文化之根,坚定文化传承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所蕴含的崇尚文明、竭诚奉献、团结和谐和勇于创新进取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