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日前在深圳大学举行了开题论证会,课题首席专家李凤亮教授提出通过本质论、发展论、构成论、实践论、价值论五个维度分析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本质内涵、历史坐标、核心理念、创新实践和当代价值,体现了全面系统的学术视野,对于深入学习、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及推动践行文化使命,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深圳大学举行
我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核,统揽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生活观的全局,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文运与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全局、当代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前进导向出发,做出了全面深刻的理论阐释和战略部署,包含文化理念、文化规划、文化生活、文化实践,体现了引领性的实践导向,指引我们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以先进文化为积极引领,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民族的精神力量,以文化的创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开题论证会上发言
作为一直从事民间文艺研究工作者,尤其深刻体会到总书记关于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一重要论述不仅进一步确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牢固地位,而且从文化的创造性本质出发,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法论,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之路,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机制。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于:一是指导我们不仅要做好守护和传承,还要通过创造、创新实现转化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思想引领下,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进一步向作为民族民间文化母体的乡村文化振兴拓展和深化,从保护传承到振兴发展、从文化的战略到文化的生态,一系列建设正在发挥积极且长远的带动作用。二是指导我们把握创造与创新、转化与发展的必然性,把握文化发展的基础和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领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突出了我们党对文化“人民性”的坚定和引领,体现了历史高度、战略高度的文化观。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文化要服务时代的进步,根本要服务生活、服务人民的需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阔的伟大实践,创造有时代精神、有生活温度、有人民心声的文化精品,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生活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实现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实现新时代文化的进步。三是指导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接现代化社会与当代生活,学习吸收文明进步的新成就,使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想、创造性智慧在现代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乃至人类命运与文明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把握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深刻内涵,实现深层次的对接、融入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历来是世界性的命题,不仅关系优秀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也直接关系现代生活方式的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从根本上提出了解决之道,发展之基,鼓励我们坚定地坚守和传承,引导我们创造和创新,赋予我们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指引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的人民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我们要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做好贯彻和落实,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文化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动力。
按,8月28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开题论证会暨“文化自信视野下的新时代文化创新”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行。来自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深圳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等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受邀参加会议,以上为发言内容。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