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4月27日下午,文学院在博文楼349文学院会议室,举办“纪念五四百年师生座谈会”。著名学者季桂起教授、历史与社会管理学院姜朝晖教授、张立胜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霞教授应邀与文学院的三十余名师生一起,参加了此次座谈。座谈会上,大家从多学科的角度,对五四精神的思想史意义及其当下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座谈会上,季桂起教授提出,我们应用民主和科学精神来认识五四精神;五四运动应从作为政治运动的五四运动和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五四运动两个层面去理解其意义。作为政治运动的五四,振奋了当时萎靡的民族精神,改变了中国此后历史的走向;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为未来中国走上现代化打开了大门,经过启蒙,把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带入了中国,在源于经验和感悟的前科学知识谱系和追求实证、归纳分析、逻辑结构的科学知识谱系之间实现了兼容。季教授还提及五四运动的激进主义的一面,对文化价值不应采用新和旧的标尺,而应采用真与伪的标尺进行判断。在对前科学知识谱系和科学知识谱系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季教授还提出了能和时代兼容的文化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观点,颇具启示意义。
李霞教授做了题为《弘扬五四精神、勇做时代新人》的发言,她的发言从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的讲话中,提到的四个加强的讲话精神的理解入手,探讨五四运动及五四精神对中华民族复兴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构建的重大意义,表达对当代青年应该怎么做等问题的思考;姜朝晖教授的讲话提到了应该以还原历史真相的态度去研究五四,张立胜教授的讲话则提到了以历史态度去研究五四运动史的基本立场:立足当代,对史料进行整理。
刘希云副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在当下青年应弘扬怎样的五四精神》。她的讲话从“什么是五四精神”切入,进一步提出当下青年应弘扬高扬理想、不断努力、忠诚果敢的五四精神;张永峰副教授在讲话中提到: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比欧洲启蒙运动晚了200年,所以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中包含了18世纪以后欧洲的诸多思想;傅晓燕教授则着重从现代文学教学的角度来讨论如何对五四精神进行继承;刘耀辉副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我理解的五四运动》,他的发言鲜明地提出了五四运动对于今天的意义:“没有五四,何来今天”,当代青年所继承和弘扬五四运动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开放精神、批判精神和理想情怀为;高文惠教授的讲话则提出了五四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之处和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借鉴。
在研讨会上,在场同学还就五四精神包含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等价值如何细化到职业道德建设、五四精神是不是被后人追加的等问题与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座谈会持续了三个半小时,气氛热烈,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我们展开这样一场座谈,讨论我们到底应该从五四运动中汲取什么样的精神,对于民族文化应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我们认为这才是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图文|德州学院官网
责编|王滢 王晓芮
校对|雷梦馨 张利豪
审编|戴雨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