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年制药厂实战经验,安全生产牢记心间;6年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用心教书初心不改。兢兢业业18载,青春,激情,梦想,在她身上有着最好的体现。她是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副主任张珠。
又是一个周六,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个这样的日子,张珠老师坐在办公室中,专心致志地处理着系部大小事务。说起来,采访张珠老师的计划确定已久,却不曾想因为她的繁忙无以抽身而一再推迟。终于,在这样一个她早已习以为常身在学校的周六,我见到了食品系学生口中被唤作“张妈妈”的她。
好老师,从讲好课开始
2009年8月,是张珠老师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此以前,她还不是教书育人的师者,那时的她有这样一层身份——知名制药厂的手持制药技术的先进工作者。2009年8月以后,她毅然转型,迈步人民教师行列,用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属于自己的全新人生。
初为人师,授课经验不足成为张珠老师心头的最大顾虑。
“回想起第一次站讲台讲课的情形,真的是激动又紧张!”提及她的第一次授课经历,张珠仍是难掩兴奋。没有人会想到,作为制药行业行家里手的她,会在登上讲台之初紧张得不能自已。
“怕讲不出,更怕讲不好。”她坦言,起初对自己并没有十足的信心。于是,她经常旁听校内外优秀教师讲课,积极学习经验;课前课下用心备课,尽全力做好授课第一环。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然后再通过实验课上学生的自主操作,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为了实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张珠老师花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给烟台大学相关课程的教师担任助教,凡事必亲为,虚心学习经验,听起课来甚至比学生都要认真。
“原来,我也可以把课讲好!”她笑着对我说道,笑容是那样舒心。
要对得起,更要不辜负
做老师前,张珠老师对自己有个约定:要对得起自己立志成为好老师的一片真心,更不要辜负讲台下学生认真求知的一片诚意。来文经六年,这一点她始终深谙于心,时刻不曾忘记。
食品系教师与制药行业从业者工作性质的差异,注定了两者要对理论与实践的注重程度各有侧重。“实践出真知”话不假,不过于教师行业而言,课堂教学虽一直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理论知识传授的受重视度却始高过实践。所以,张珠老师在身份转变的同时,重拾课本理论知识便是必然。
于是也便有了这样的她:白日里尽心尽力授课,详尽讲解知识点,为学生答疑解惑……黑夜里认真细心备课,梳理课程章节脉络,为第二天信心满满走上讲台奠基。由生涩紧张到游刃有余,可以说,每一节全力以赴的课堂,无不承载着她满满的用心。
“对于教师这个身份而言,我的经验着实有限,不过我很庆幸,过去12年的制药厂从业经验,使我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现如今,距离“要对得起,更要不辜负”的约定已过去六年,张珠老师的教学热情却依旧不减当年。传道授业解惑这条路她还会继续大步向前。
踏踏实实做,稳稳当当走
又是一年毕业季。2012年十一临时接手食品系文生125-1班的情形仿佛还在眼底,而再过几日,张珠的四年班主任生涯却即将画上休止符。
“一直觉得,我很幸运。我的53个可爱的孩子,总会叫我看到许多感动的东西。”这是张珠老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全新的身份,全新的挑战,使她收获了一段难忘的人生体验。
无规律不成方圆,作为一个“插班”班主任,她在班级管理上首先做的是“立规矩”,有意识地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孩子们都有是非观念,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他们心中都有一杆秤。”她嘴角带笑,脸上写满了宠溺。
她立足本班具体实际制定了切之可行的学习工作计划,以拓展第二课堂为途径,积极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不懈努力之下,班级的学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学生学习的态度得到了良好的转变,更在班级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四年来,她带的班平均到课率最高,挂科率最低,在食品系各班排名中遥遥领先。
除狠抓学风外,张珠老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核。截止12级学生毕业前,班级内已有13名同学通过了ISO9001和ISO22000内审员的职业资格测试,13名同学获得了高级营养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食品系学子历来多考研,且考研率多年位居学院之首。针对学生考研问题,张珠老师始终坚持“考研要稳”,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中,班级内15人考研成功,成绩喜人。除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以外,17人找到工作成功实现签约就业,大学毕业前,班级60%学生的未来清晰可见。
“我的孩子们都很争气!”她满脸自豪,“我会继续踏踏实实地做,也希望我的学生稳稳当当地走!”这样的张珠老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身后,用她所能给予的全部关怀与爱心,悉数给了她爱的学生,给了她爱的这三尺讲台。
讲台三尺,真心无垠
每个行业都有其固定的角色定位,张珠老师说相比在制药厂的经历,拿起粉笔登上讲台的自己更富有激情与活力。被学生需要与依靠时,她的内心感到真真切切的充实。
因为与学生之间年龄相差甚远,在担任班主任职务之初,她一度担心做不好工作。但是事实证明,只要“舍得在学生身上下功夫”,就不愁没有回报。她花了半年时间走进学生内心,而班级53名同学也用大学余下三年给她无尽惊喜与感动。
毕业时,临别的伤感与不舍拉扯着每一个人的心。平日里不善言谈的小伙子主动拉着她说话,温情的话语一出口,张珠老师眼中便起了涟漪;学生自发地为张珠老师的丈夫买了一件不算昂贵的T恤,她说自己依稀能够想到她的孩子们商量大小与尺寸时的专心;有人哭着给她看自己的手机,屏幕上醒目的“张妈妈”三个字的备注让她眼泪失控……原想着故作坚强笑着作别,却不想被同学们的一言一行击中内心,终究是哭着相拥而泣。
“我知道总有一日会和他们分别,可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坐在我对面的是昔日讲台上泰然自若的教书人,可是此刻,当她说到她的孩子们时却不淡定地再度眼含热泪。我停下笔望着她,心中也是无尽感慨。
教书的这些年,她获得过大大小小很多份荣誉,“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教学优秀奖”,学院第一届“烛光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她说“不过是一个称号而已”,“给我三尺讲台,我愿倾尽全部真心”。
荣蕾/文 李佳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