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我们收到了晨曦杂志社的文章,让我们在一个静谧的环境里一起去品读、去思考你认为的、他认为的旅行的意义。
旅行,我们为何出发
如今的世界地图上,已经没有空白的地方了,大地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填满了各种各样的名字,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
但是以前的地图不是这样的,记得以前,欧洲人画的地图呢,在大洋附近,总会有一些海怪伸出头来。而我们的老祖宗所画的地图呢,在远处的山脉上,也都会出现一些仙人,或者长着脚的稀奇古怪的珍兽。可是今天,你告诉我,你如果要做一个旅行家,或者一名探险家,你还能去什么地方探险。你每去一个地方,总是竖着前人留下的标志,你想写任何一个关于别人没去过的地方的故事,你会发现,那里早就有了汗牛充栋的描述了。
“登黄山天下无山”,徐霞客的话自然是夸张的,但倘若他见识过比黄山更加恢弘壮丽的山川,他是否还能如此感慨呢。时代来到今天,我们知道这世界最高的山,最广的海,足不出户,就可看遍天下风景。你可以看最详细的纪录片,最细腻的图片,最生动的书籍。我们为何还要旅行,费时又费力。尤其是对于上班族,一年到头都抽不出一天来休息,疲于奔命般的生活,还要强打精神,踏上旅程。节假日,人们就像蚁穴中的蚂蚁涌出,争抢最合适的拍照位置,挤出微笑,两秒一张,不敢有任何延误,然后面无表情,奔向下一个景点。逛了一天,满是饿意,看到菜单,天价的大虾,螃蟹,让人望而却步。可是转瞬一想,来这里,得尝尝特产,得体验当地人生活,狠狠心,咬咬牙,点了!吃的津津有味,仿佛真的成为了本地人……
我想起崔健的《假行僧》里的几句话:
我要从南走到北
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人们都看到我
却不知道我是谁
这些年,许多人着急奔走城市之间,拉长学习的旅程,用书本找寻自我,把足迹初探世界。甚至有点恐慌的写下知识、记下感悟、寻找意义,但是依然不能坦然面对人生。一直苦苦追寻和思索,十指紧握,害怕生命溜走。但旅行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你带着上述两类的思想去远行,那确实没有出发的必要。
我认为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旅途本身。我始终相信,人在旅途里最刻骨铭心的,总是一次次的意外、偶然、惊讶,甚至挫败、失去与错误。
旅途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想去卢浮宫的金字塔博物馆,欣赏如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的画作,就不该对欧洲艺术一无所知;想去布达拉宫拨动转经轮,去西藏受到心灵的洗礼,就不该对信仰的力量一无所觉;想去日本感受樱花的浪漫,体会传承于唐朝的日本文化,就不该对这个民族的印象只停留在野蛮与侵略。有人问过木心,是否是一个流亡诗人?木心淡淡的回复:“不,我只是散步散的远了。有人说文革时期是地狱,那我就是和普希金、尼采一起下的地狱。“为什么能把逃亡当作散步,因为木心先生的旅程是追求真理的旅程。
追求真理,又是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并不是越宽越好、也并非越远越佳。云游大师的佛法未必高于深居简出的扫地老僧。只要去过自己认为的最应该在年轻的时候想去的地方,剩下的可以用一辈子慢慢走慢慢看。总之,在我看来,旅行是为了锻炼心境,是寻找一种心灵的平和安详,不管是抛下一切的长途旅行,还是拼凑假期出发的短途旅行,但求心安而已。
也许世界各地都不曾让你内心安宁,你就像一个追着自己影子乱跑的人。其实向外寻找终是徒劳,当你的身体追赶上你的内心,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地方。远离网络,与惯常世界少点瓜葛;少拍照片,多留点时间给内心思考;然后,一个人上路。当你不再纠结是否浪费时间与金钱,你会明白为何出发。
真正的旅行,总是身未动,心已远。
图片来源:网络 赵楠楠楠
作者:信1602-1 裴忠瑞
供稿:晨曦杂志社
编辑:张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