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一等,山大有我!看“奋斗的茄子”们如何走出万物互融之路

山东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国奖一等,山大有我!看“奋斗的茄子”们如何走出万物互融之路

山东大学

7月11日至12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由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硕、吴鹏、于湘凝,计算机学院2018级本科生黑乃磊组成的“奋斗的茄子”团队,在软件学院李雪梅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名为《达尔文之窗》的亲子个性化知识探索快应用作品,获得了技术专家和教指委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全国一等奖,同时获得最具创业潜力奖。

山东大学

(最终项目演示视频)

创新创意源自生活点滴

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始于2008年,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等主办的大学生竞赛。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赛,组织院级选拔,依托山东大学软件创新共享平台,举办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第一届新锐软件创新大赛遴选优秀团队参加全国比赛。“奋斗的茄子”团队便是在此时组建并从25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软件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硕平日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项目作品《达尔文之窗》的创意也来自于此:“手机如果利用得当,可以变成儿童探索周围奇妙世界的窗口,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刘硕认为,4-8岁正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人们要尊重儿童热爱探索的天性,重视儿童的个性与可塑性,用技术给儿童一个更好的成长世界,这也是自己一路走来的初心。

山东大学

(团队成员,由左至右依次为:黑乃磊 刘硕 于湘凝 吴鹏)

有了比较成熟的创意,利用学院选拔的机会,刘硕开始筹备自己的团队,四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走到一起,开启他们的软件创新之路。队长刘硕负责核心工作“构建智适应体系”;队员吴鹏负责计算机视觉技术;队员黑乃磊负责后段技术;队员于湘凝负责前段界面的设计。四位队员中有三位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重要赛事的“老手”,大家分工明确,互相理解,共同配合,很快便融成一体,工作十分高效。

奋斗的姿态绘就成功的色彩

山东大学

(“奋斗的茄子”团队宣传海报)

正式报名参赛时,大家将“奋斗的茄子”确定为队名。“诚如习主席所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姿态;而‘茄子’则是大家拍照时常说的话,可以让大家笑起来。”刘硕这样解释队名的含义。作为队长,刘硕希望每一个队员都可以始终微笑面对困难和挑战。

参赛伊始,“奋斗的茄子”们便开始投入到紧张的项目研发进程中。期末考试结束,开启寒假模式,周围的同学们纷纷离校返乡,但执着于项目作品的队员们依旧坚守在学校,一放假,来自计算机学院的黑乃磊就专程从青岛校区奔赴济南,来到软件学院与队友们一起改进项目。近12天的留校工作提高了队员们的默契度,加深了彼此的信任,为项目接下来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根据大赛“基于万物互融的智慧化软件服务创新”的主题,确定了用数字科技满足人的核心需求的研发方向。朝着“万物互融”的方向,团队找寻到项目研发的基本路径:通过拍照探索实现儿童与身边环境互融;通过提供个性化亲子互动内容实现亲子之间的互融;通过知识图谱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互融,用AI技术满足儿童探索学习与亲子互动的核心需求。

追寻星辰大海的征途不会一帆风顺。由于存在冷启动问题和数据稀松问题,团队在构建智适应体系推荐系统时,难以实现构建科学有效的推荐系统的目标,这使研发陷入了困境。遇到难题,绝不退缩,团队尝试通过新的路径寻找解决思路。经过一番努力后,团队创新性地利用知识图谱技术,瞄准推荐系统的建构方向,成功扫除了这块绊脚石。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正常的比赛节奏,计划返校的时间一再推迟,复赛作品的提交时间也相应延后了一个月。受疫情阻隔,团队成员难以见面交流,工作沟通、程序调试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团队项目的研发顿时增添了不少困难。为了减轻疫情的负面影响,保证项目工作质量,团队依旧每周进行三次讨论,每次讨论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既要汇报总结大家的工作情况,也要集思广益,解决每次遇到的问题,绝不放过任何缺漏。在非常“push”的队长刘硕的带领下,队员们不断尝试,共同努力,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没有放慢大家的脚步。

山东大学

(“奋斗的茄子”团队指导老师 李雪梅副教授)

山东大学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连线)

作为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贯彻“三全育人”标准,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搭建山东大学软件创新共享平台,为学生参与竞赛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团队的成功离不开学院背后的大力支持,软件学院设立的“科研助手”制度使得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获得进入导师实验室的机会,刘硕早在比赛前便进入了李雪梅副教授的实验室。将创意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李老师全程跟进项目研发,全力支持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细致耐心地为队员们提供了许多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为了帮助队员们拓展思路,李老师还邀请了不少知名专家为团队项目完善提出建议。

风雨过后收获星辰大海

山东大学

(决赛前的团队工作环境之一)

临近决赛,在疫情渐趋平稳、自身安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来自山西、济南的团队成员来到山东临沂备战决赛。队长刘硕也尽力调整大家的状态,激励大家勇往直前,一时间团队情绪高涨。相比于复赛,决赛提交的文件并没有太大差别,刘硕认为,决赛的重点在于提升现场演示的流畅度,同时为PPT答辩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后的几天里,团队成员有针对性地做了许多工作。

7月11日的决赛分为答辩和路演两个环节,上午的答辩环节将场外援助部分计入总分,对应的票数占总分的百分之三。团队在答辩环节并没有取得理想的分数,但是在学校师生以及亲朋好友一票一票的支持下,团队场外援助得票最高。“我们整体比较失落,但是经过调整,我们再接再厉,在下午的路演环节力挽狂澜,依旧取得了好成绩。不管怎样,我们依旧非常感谢大家的投票。”回顾当时的情景,刘硕如是说。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

(颁奖现场)

决赛现场,“奋斗的茄子”团队向OPPO公司技术专家和教育部教指委专家呈现了大家最终努力的成果——《达尔文之窗》。这款应用以“帮助启蒙阶段儿童个性化探索,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为宗旨,智慧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目标检测、风格迁移)、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创新性地采用了家长端+儿童端的复合型设计,获得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和最具创业潜力奖。

刘硕用“韶华不负,未来可期”来总结这次参赛经历。相较于许多参赛的大三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刘硕的团队似乎并无优势,但作为队长,刘硕却没有太多担心,他直言只要自己认真对待,全力付出,实际比赛中并不会有太大的差距。经历半年多的“实战”拼搏,刘硕感慨良多:“回想起大家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付出的汗水,感觉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努力就有回报!”

鲜花掌声过后,团队继续追寻着自己的初心,进一步推广项目,推动项目上线。团队获得最具创业潜力奖,将由大赛直接推荐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下一步,刘硕计划寻找志同道合的优秀伙伴加入团队,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为软件创新大赛的“过来人”,刘硕为下届参赛的同学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这是一个创新大赛,需要一个吸引人的idea,同时大赛要求一个产品,所以必须可行。”刘硕指出,参加软件创新大赛需要有扎实的人工智能学习过程,了解人工智能的几大领域以及前沿应用,重视生活中的小细节。他非常期待同学们在下一届比赛中取得满意的好成绩。

指导老师李雪梅寄语:

“几个月来,团队的四位同学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展示了很好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对于团队取得的成绩我非常高兴,也为能为他们提供帮助而感到快乐,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山大学子具有的宝贵品质和超强能力。我将和大家一起,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山东大学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山东大学“崇实求新”的校风浸润在每一位山大人的内心。新时代奋进的山大人上下求索,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奋斗。SDUers,奥利给!

文/郭力源

图/受访者提供

视频/受访者提供

编辑/郑桂哲 王雨心 赵海霞

责任编辑/苗立群

山东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山东本科院校-山东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山东大学-国奖一等,山大有我!看“奋斗的茄子”们如何走出万物互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