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济南大学招生办公室。
行千里江河,护绿水青山!
院长寄语
济南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 徐征和
三十年江河,奔流不息;三十年发展,薪火相传。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秉承学校发展的优良传统,在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心和帮助下,在全院师生员工的辛勤努力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着“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创新型学院。当前,我院正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秉承优良传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积极探索和建设适合学科跨越式发展的机制、团队和科研教学平台;坚持全球视野,奋发有为,争做教育楷模,起到示范作用;坚持需求导向,攻坚克难,全力贡献国家,发挥支撑作用;坚持中国特色,求实创新,开拓前进,向建设高水平学院的目标阔步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培养一流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你不断关注我们,以各种形式成为我们大家庭的一份子,希望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的学术氛围能让你陶醉!
学院概况
水利与环境学院是济南大学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2009年由城市发展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年更名为水利与环境学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家王浩教授担任名誉院长。
学院积极建设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要的各种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建有水资源与水环境专业相关实验室等2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1个,教学实践合作单位20余个。建有山东省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控技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水资源安全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地下水数值模拟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态固碳与捕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全民健康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学科专业优势
学院拥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科学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为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水利工程为山东省一流建设培育学科,环境工程是工程学省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方向。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担任我院名誉院长,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授22人,副教授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3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6人。
地理科学与规划系刘展宏副教授获济南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学能手、第六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惠教授获济南大学第六届优秀教学奖,地理科学与规划系解伏菊教授获济南大学第七届优秀教学奖,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张永芳副教授获济南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学能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刘素副教授获济南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学能手。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切实把“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近年来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共承担10余项省部级教研项目和30多项校级教研项目,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公开发表教研论文60余篇,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
部分专著和省部级教学奖励
学院始终将科学研究作为建设高水平学院的关键。近五年共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省部级、企事业单位委托等项目400余项,总经费超过85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510余篇,其中近五年新增ESI高被引论文1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0余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
部分省部级科研奖励
人才培养
水利与环境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两个比例、实现两个更多”工作理念,以党建团建为基石,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生涯教育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精准服务为保障,精密部署、多措并举,促优良学风养成,助学生成长成才。先后有冯一鸣等10余名同学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房钊彤等近10名同学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王雅伟、吴柳、张萌等同学获宋健奖学金,李慧等20余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王晓璐等10余名同学获省政府奖。
部分本科生获奖证书
学院目前在读研究生300余人,其中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在读博士研究生12人,水利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0余人,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90余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0余人,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0余人。近年来,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奖学金20余人次,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3项,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2项,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3项,校级优秀硕士论文10余篇,省级优秀毕业生8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部分研究生获奖证书
部分研究生高水平论文
特色办学项目
学院与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合作举办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2010年以来,共招生4届,计107人。其中2010级34人,2011级18人,2012级 10人,2013级45人。2018年该项目再次启动,目前2018级在校生93人,2019级在校生97人。通过调查就业率超95%,毕业生中,近60人在国内大学读研究生;13人出国留学其中3人进入GCU学习;其他留学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荷兰和日本等国家。
2015年,学校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从学生交流、教师访学起步,逐步扩展到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各类合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2018年,学院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自然资源学院签署本科生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协议,正式展开济南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2+2合作项目,目前有3名同学进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通过项目合作,特别是水文与水资源相关专业的密切合作,双方增进了了解与互信。未来双方在此基础上将合作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惠及更多师生。
院史沿革
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09年由城市发展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组建而成。城市发展学院追溯最早为1988年正式成立济南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系,2002年地理系更名为城市发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最早为山东建材学院应用化学系1992年成立的环境工程教研室,2000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8年更名为水利与环境学院。
学院特色活动
学院坚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原则,发挥本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围绕解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问题,凝聚科研团队力量,产出一大批高水平原创性技术成果,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争做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学科。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流域水循环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节水新技术与农业水管理、水利工程安全控制与运行技术、地下水数值模拟理论与应用、水源地污染物监测预警及处置技术、污水处理工程与回用技术、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环境功能材料等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大力提升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污染防治”高层论坛
“大气霾污染的防控与干预”泰山科技论坛
2019地下水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子风采
近几年,学院优良学风的氛围逐步形成,校园文化日趋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连年取得进展性突破,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50余项,《比色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应用》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废水短流程节能型生物脱氮装置及应用》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发展,5支志愿服务队伍日渐发展成熟,“世界水日”系列活动已成为学院特色品牌活动,多次在泉城广场、南辛庄小学等地开展环保教育,吸引多家社会媒体进行报道;坚持开展“千村行动”和“调研山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获评省级优秀团队等。
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900余人,涉及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科学等专业。本科生考研率逐年攀升,就业率近100%。据统计,2020届本科毕业生共有427人,202人顺利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深造率达47.31%,其中保研11人,考取985高校49人,考取211高校100人,出国(境)留学9人,考研成功人数、考研院校质量和考研深造率创学院历史新高。
张建芳(水资1602班)
张建芳,女,水资1602班,共青团员,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推免至华中科技大学。获2018-2019学年国家奖学金,被评为2020年山东省优秀毕业生,获得第五届济南大学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第十六届济南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五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铜奖(两项)等,现已被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李净怡(环卓1601班)
李净怡,女,环卓1601班,中共党员,省级优秀毕业生,推免至山东大学。连续四年获济南大学校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学生”称号;作为合作作者在发表SCI论文2篇;参加济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校二等奖;获第十六届济南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获第十六届济南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学院微信公众号
END
摄影:吴孟举
排版编辑:姜文宇
责任编辑:马翔天
审核:孙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