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级、省级、市厅级
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艺术传媒学院
电视传播教研室
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46项
其中38项获奖
科研大咖都何许人
快看!有你老师吗
李守红,艺术传媒学院副教授,电视传播教研室主任,山东新闻摄影学会会员,青岛影视文化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传媒类专业课程教学、新媒体传播与阅读推广研究。主持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学经典跨媒体阅读推广研究”,主持、参与省市厅校级课题十多项,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个奖项。指导学生多次荣获专业比赛奖项,多次荣获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吕丽,艺术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西海岸新区首批优秀青年人才,西海岸新区第三批拔尖人才,山东省创新创业导师库专家,青岛滨海学院中国文化传播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带头人,校级名师,青岛滨海学院“最美科技工作者”。
注重教研结合,长期从事媒介文化及文艺传播研究,出版专著一部,先后独立发表多篇媒介研究及文艺传播方向的论文,其中2篇CSSCI期刊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市厅级及以上项目7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智惠西海岸”金点子一等奖、青岛滨海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荣誉。
李丹丹,山东大学文艺学硕士,青岛滨海学院副教授,广播电视学专业负责人,山东省科普智库专家,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批优秀青年人才,青岛影视文学研究会会员。
主要从事文化传播研究,近年来通过课题研究服务于社会的文化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主持了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互联网+生态系统下齐鲁传统文化移动客户端传播策略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齐鲁文化的媒体镜像研究”、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岛传统文化IP挖掘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等省市级课题11项,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以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与产业化发展为研究点,立足区域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目的,为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李玉珊,艺术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学士。主编教材《商务文案写作》、《商务沟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创建商务文案写作“模真教学模式”。主持、参与省、市级教学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商务文案写作》第一版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第三版获批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工程特殊贡献奖一等奖”。获得“山东省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共产党员”、“滨海名师”等荣誉称号。
黄绍丽,云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广播电视学专职教师,在任教期间,教学上勇于创新改革,工作中勤勉自励,科研上积极钻研。
发表学术论文11篇,主持市厅级及校级课题4项,参与省市厅级及校级课题22项,获得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及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并获结题优秀,指导学生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指导学生参加省市及校级各项大赛并多次获奖;参与申报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并获二等奖;连续指导八届广电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并获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获得考研工作优秀指导教师,考研工作优秀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及院优秀教师等称号。
张丽丽,女,吉林大学理学硕士,青岛滨海学院讲师,山东摄影协会会员,青岛影视文化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媒介理论与文化传播研究,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究”、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青岛西海岸新区村镇传统文化遗存数据库文本建设研究”、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山东民间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等多项课题,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区域文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崔艳玲,中共党员。近年来,先后在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省部级项目6项,国家级课题一项。2014年参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山东区域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播研究”,2019年结项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和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发表论文五篇,其中撰写的“青岛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论文荣获青岛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9年度重点学术活动三等奖,艺术教育“新旧动能转换视阈下中国传统美学教育与山东影视教育融合发展研究”项目荣获2020年全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影视理论与传播、影视产业发展等。
戴蕊,讲师,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制作)硕士,发表论文《从‘风月俏佳人’看爱情喜剧片导向》于《试听》,发表论文《温柔下的坚强与宽容——‘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的解读》于《电视指南》。主持2020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心理学视阈下齐鲁文化专题片的创作研究》(ZD202008149),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研。
张智宇,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发表论文: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叙事分析——以《记住乡愁》第三季为例;在《戏剧之家》杂志发表论文:综艺节目发展视域下文化类节目的意义探析等,2019年12月获工业和信息化应用人才测评证书——平面设计类。
梦想与价值
李守红
我是2002年,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来到了滨海学院的。转眼今年都已经是2020年了,这个曾经出现在科幻小说里的年份,现在我们已经在过了,我也已经在滨海这里默默耕耘了18年。
在这18年里,我从单身,进入了婚姻,又成了一双儿女的妈妈;
在这18年里,我从一名懵懂的实习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老教师;
在这18年里,我见证了滨海的飞速发展,记得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我还心怀忐忑,但现在都一一变成了现实;
在这18年里,滨海也见证了无数像我一样在教学一线辛勤付出的老师们的成长。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使我们褪去了原本的稚嫩;精益求精的教学任务,使我们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拓宽自己的视野;百年名校的战略目标,使我们师生拧成一股绳,每个人心里默默地充满了期待;
在这18年里,我也经历了生离死别,自小对我影响很大的爷爷突然离世,让我倍感人生无常。
所有经历的这一切,让我不断地反思,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想跟大家交流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梦想与价值。
我们滨海的战略目标是:建青岛滨大,立民办清华,成百年名校。这是我们滨海人的梦想。
小时候,我们对梦想的理解很简单,觉得梦想就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科学家、医生等等。 当一名老师,是我小时候就有的梦想。当我大学毕业,找到这份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我成为了梦寐以求的老师。 当老师这个梦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现在我们家族三代共有6人是老师。我的爷爷曾经是私塾的先生,后来又当过民校的老师。有些古诗文爷爷随口就能背出来,甚至还会唱。我自小就很是崇拜爷爷。他身上一直有一种奉献精神,不太计较个人得失,为人和善,处事公平,讲究原则。以前爷爷经常对我说“这人呐,不管在哪里,踏实认真准没错。认准的事,你就去做,不做不知道对错。”
爷爷突然离世,这一下让我觉得生命太脆弱了,生活也真是太虚幻了,这也促使我更加深入的思考,人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当我们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就真的实现梦想了么?有些萦绕在心底的问题,其实需要慢慢体悟。 在滨海,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小黄毛丫头,懵懵懂懂,连怎么开展工作都需要师傅事无巨细地来带,一路摸摸索索,慢慢成长。有时候想想,时间快得让人心发慌,因为有许多事情想做还没有做好。我历经多次部门、系部调整。入职第一年,因为专业关系,被调到计算机中心,负责机房管理与维护、校园电视节目编辑等工作,第二年因为新增的电子声像技术专业开始上专业课,我又被调到专业学院,当时应该叫机电工程系,正式开始了专业课教学,因为有了一年的校园电视台的实际工作经验,所以专业教学时还算比较顺利,同时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 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是2002年招收的第一届学生,现在这个专业已经改名为声像工程技术专业。2003年时,这个专业只有我一个全职专业老师,我每个学期都要至少带三四门新课,还要做专业建设相关的事情,再加上班主任工作,时间根本不够用,加班加点那是常态。当时一门心思扑在学生身上,跟学生打成一片,恨不得把自己会的一下子都教给学生,也恨不得什么事情都帮助他们解决了,因为这让人有一种很强烈的成就感,有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这一年几乎全凭激情与热情,基本没有更好的方法和策略。后来才慢慢悟到有些事情需要方法,有些学生管理工作需要讲究点策略。一路跟着老教师学习,跟着老班主任请教,慢慢地,专业教学上,知道引导学生兴趣了,班级管理工作上,也摸着门道了,知道张驰有度了。后来,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就业先进、优秀专升本班级等称号,08声像班还被评为省级优秀班级。 学生就是老师的财富与骄傲,他们毕业后有了好去处,专业能力提升,个人成长迅速,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不断确立了职业信心,也更让我深刻意识到责任感。现在有时在朋友圈发一些学校的宣传资料,他们说现在的滨海食更好了,校园的景色更漂亮了等等的。虽然学生毕业后,师生难得再见面,但因为有了在滨海这个地方的交集,有了当年的朝夕相处,深厚的感情已经埋在心底。
所以,作为拥有教师梦的我们来说,梦想不是我们人在其位就实现了梦想,而是要真的全情投入,并且要持续地学习。对待学生,既感性又理性,既严肃又风趣,既心怀梦想又脚踏实地,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从教十八年,多少幸福,多少辛酸,都刻在我们眼角的皱纹里了。 在滨海,我们站在讲台上讲课,在实验室里指导,在操场上跟操,在宿舍里查内务,在课下跟他们谈心,有时还得给他们做情感咨询,解决他们的感情困惑、宿舍冲突,甚至家庭矛盾。身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是普通人,但身为一名滨海人,我们又不仅仅是一名普通教师。因为在滨海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有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的担当。
韩校长有次开大会时说,学校里有事他这心一直都是悬着的,因为他是校长啊,一校之长,责任一马当先。当时我就觉得校长是那个竭尽全力、举起双手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那个人。滨海这一片蓝天花海,需要校长竭尽全力去撑,需要各级领导鼎力相助,也需要我们这些园丁辛勤耕耘,悉心呵护,用心打造。 学校荣辱,学校发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滨海,这不仅是一份工作,因为这里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这里有我们共同的民办清华梦,有我们教师个人成为好老师的职业梦想,同时,也承载着一个个家族的梦想,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器;这里,还承载着一个个年轻生命的自我追寻之梦,他们要成为自己,想要活出个性,绽放自我。
我们是多么有幸,身处这样一个活力四射的时代,脚踏这样一片拥有梦想的热土。
有时,我就在想,当一名老师,是多么占了这个职业的光啊。我们付出了一份真心,就有那么多真心回馈你。我们付出了一份努力,就会有那么多人因你而受益。而滨海,给我们提供了无比宽广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与机会,让我们成为一名好老师,带着学生们学习新知识get新技能,陪着他们穿越生活的迷雾,认清生命的真相,找准自己的方向。
学生的梦想,老师的梦想,学校的梦想融合升华,逐步实现,学生学有所成,师生共同成长,学校稳步发展。我们为每一个滨海学子负责,每一个家庭就充满希望,我们为每一个未来职业人负责,每一个岗位上就多了一个优秀的人才。我们就这样为社会做着积极的贡献,社会也必然因我们的付出而更和谐与美好,国家也必然因为青年一代的茁壮成长而更加强盛。这就是我们滨海人的价值,这也是每个中国人心底的愿望。
因为有梦想,我们不断的行动,最终终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qdbh1992-
投稿 |qdbhu1992@163.com
戳“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