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订阅更多新鲜校园资讯
功利主义,不论采取什么形态,都跟真正的理性不能并立,而且完全背道而驰。任何智力活动如果不以其人类自身为目的就会堕落。”
——奥肯
世界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908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克里斯托夫·奥肯(Rudolf Christoph Eucken,1846-1926),获奖理由是:“表彰他对哲学的热切探求、思想的洞察力、广阔的视野和热情、雄浑的表现手法,及在他许许多多作品中无用这种手法,维护和发展了生活的理想主义哲学”。这是哲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来柏格森和罗素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鲁道夫·克里斯托夫·奥肯 鸽飞 作
出生在德国北部位于北海之滨一个邮局管理人家庭,父亲在奥肯五岁时即去世,他与寡母相依为命,以领取国家的怃恤金维持生计。母亲虔信宗教。奥伊肯自幼常对人间的各种社会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青年时代的奥肯发愤读书,中学时曾不止一次地跳级,高中的班主任、神学家兼哲学家罗伊特成了他早年最有影响的导师。1863年入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学里任教。后来在瑞士巴塞尔大学、耶拿大学任教授。40多年中,每天黎明前在河边林间空地讲学,深受学生欢迎。其间,曾以交换学者身份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
早期代表作有《亚历士多德的研究方法》,中期代表作《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奥肯研究重心集中在人类现实的精神经历方面。
奥伊肯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精神生活哲学”,在哲学史上属于生命哲学的一类,与狄尔泰、亨利·柏格森等相并。他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应该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而生命或生活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初级阶段是自然生活,高级阶段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在本质上是伦理的,包括现实的理想与目的在内,人格就是它的属性。其最高境界是将个人的精神与隐伏在人类历史过程中的精神生活系统和统摄宇宙的精神统一起来。这种统一就是超越自身,超越自下而上的此时此地,由被束缚、被动的生活进入向自自主的生活。
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这一切创造和进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来自宇宙的生命推动力决定的。奥伊肯想以“精神生活哲学”来统一、整合哲学史上自然主义与理智主义、唯物与唯心的对立,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从主观出发的唯心论。
党委宣传部校媒联盟出品
供稿I周怡
编辑I于晓晨 李福贤
审核I李婧 刘筱琛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