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的河南,暴雨肆虐,险情频发。一场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让中原大地变成了水乡泽国。进入7月中旬以来,中原大地洪魔肆虐:河南郑州,暴雨突破历史极值,多地被淹;河南新密、巩义、荥阳山洪倾泻而下,沿路树倒屋塌;河南新乡、鹤壁,卫河决口,村庄一片汪洋;水中孤城河南卫辉,几十万群众亟待救援……
洪水虽无情,人间有大爱
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吴少卿同学时刻关注着河南的灾情。当看到郑州地铁遇难市民和济宁消防队、蓝天救援队支援河南的报道时,吴少卿萌生了去做志愿服务的想法。他立即联系了自己的五位好友共同前往河南进行志愿服务,他们的这一行动也得到了父母家人的支持。他们五人共同组成“大学生救援团”并筹集相关物资,包括24箱矿泉水和方便面。随后他便和队友于2021年7月25日踏上了前往重灾区—河南新乡的路。
吴少卿出发去河南那天,高速公路上挂着条幅:支援河南,刻不容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志愿团队的车后同样挂着“鲁豫一家亲”的条幅。团队车辆所到之处,其他汽车双闪鸣笛示意,还有人从车窗伸出大拇指……他更加坚定了前赴一线救援的信念,齐鲁男儿一定不负众望。
青春不缺席,知难而勇进
吴少卿和他的志愿队顺利抵达重灾区新乡市。来不及为暴雨后满目疮痍的街道惋惜,也无暇平复看到乡亲们期盼目光的感伤,他和队友一下车就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吴少卿和伙伴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帮助郑州猿兵救援队分发物资。由于部分救援物资需供给卫辉市人民医院的病人,物资短缺,吴少卿和队友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所携带的物资分给其他分不到食物的乡亲们。
吴少卿第二个任务是划着皮划艇为一线的救援队伍送摩托艇和快艇的燃油。这是他第一次进入深水区,据一线救援队人员介绍,水最深处达二层楼之高,仅仅凭那几辆抽水车最短也需几个月时间,然而,被困群众还有几百人。由于很多地方还会出现漏电等情况,救援难度很大。听到这里,他和队友便主动提出去程装满油,回程载群众。就这样他们成功转移了上百名群众。
忙碌了一天,到了晚上,他才终于吃到乡亲们在高地支起的大锅里做的第一顿饭。晚饭后他们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展开救援任务。由于没灯,救援难度更大,于是他和队友用无人机探照,照亮着救援队伍前进的路。两天后,他和队友终于等来了人民解放军,军队正式接管了新乡,看到乡亲们安全有了保障才有了些欣慰。
洪水逐渐减退,他和队友依然没有停下救援的脚步。为避免灾后瘟疫的发生,吴少卿和队友携带植保无人机前往清水河村,利用无人机对洪水领域进行高空消杀,他和队友轮流直飞,一刻也没有停。老乡们见他们没时间吃饭,就陆续送来热乎乎的午饭,“监督”着他和队友轮流吃完才悄然离开。消杀任务关系灾后重建工作,他们一刻也不敢怠慢,一遍又一遍的执行任务,消杀面积达566亩。
吴少卿回忆说,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泄洪,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失去家园的痛。很多村庄、庄稼无法保留,眼见所及一片汪洋,村民们的心在滴血。而他和队友能做的只有抓紧一切时间迅速救援、迅速消杀。虽然每天只能睡在医院的地板上,平均只有四个小时,但只有躺在这片土地上心里才是踏实的,因为能够和灾区人民同在。他说:“希望我们离开前,能看到万家灯火。”
在这场青春不缺席的战斗中,吴少卿同学及志愿团队其他成员的这种担当和仁爱精神就像阳光,温暖了灾区的人民的心。他们用热血青春、红色信仰迎接了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争锋的较量;他们用奉献兑现着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他们用青春的汗水和勇气去践行“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使命;他们用救援的热情赋予了齐鲁精神新的含义。
我们大学生应时刻牢记:青年一代是国家脊梁、民族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吴少卿同学及志愿团队成员就是我们广大青年学子心中的榜样,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楷模,向他们学习。同时我校奋战在教学一线中的教职工也应当继续坚持思政育人、扬时代新风,结出更多育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