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四部委《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52号文件精神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1号文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7月17日上午,在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业务院长田信刚带领下,来到我院开展 2020 年泰安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戏曲进校园展演活动,受到学校师生、家属的热烈欢迎。
参与展演活动的演职人员有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李红;获得国家及省市级奖项的优秀青年演员李静、陈龙吟。每个演员表演完经典的山东梆子折子戏后,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导演李红都会结合曲目,为现场观众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艺术的理论知识和山东梆子的基本戏曲表演身段,并现场邀请学院老师上台体验传统文化的表演技法和魅力。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我院一项优良传统。近年来,学院依托泰山书院,经常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体验和交流活动。此次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来到学校进行展演,让学院师生更近距离感受到了地方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促进学院文明校园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的“大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2008年6月7日,山东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梆子《墙头记》